单项选择题2. 对于可简化为完全混合的中型湖泊、水库,方程Vdc/dt=QC
E-Qc-KcV(其中V为湖泊体积,Q为流入与流出湖泊的流量,c
E为流入湖(库)水量中的水质浓度,K为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c为湖(库)中水质浓度)是描述完全混合状态的湖、库______。
- A.水质基本方程
- B.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水质基本方程
- C.预测逐日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
- D.预测逐时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式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关键是Q的单位为m
3/a,故为平衡状态。该方程是描述完全混合状态的湖、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水质基本方程。湖泊、水库水质箱模式:
以年为时间单位来研究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中,往往可以把湖泊看作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其水质基本方程为:

式中:V——湖泊中水的体积,m
3;
Q——平衡时流入与流出湖泊的流量,m
3/a;
c
E——流入湖泊的水量中水质组分浓度,g/m
3;
c——湖泊中水质组分浓度,g/m
3;
S
c——如非点源一类的外部源或汇,m
3;
γ(c)——水质组分的湖泊中的反应速率。
某河流执行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OD5<10mg/L),流速0.1m/s。充分混合过渡段长度为6km。8. 在上题的条件下,已知临界氧亏点发生在排放15下游12km处,若将BOD
5排放浓度从30mg/L改为20mg/L,则______。
[注:S-P模式中临界氧亏点位置
X
c=86400u/(k
2-k
1)ln[k
2/k
1(1-D
0/C
0×(k
2-k
1)/k
1)]
当k
1=k
2时,X
c=86400u/k
1×(1-D
0/C
0)]
- A.临界氧亏点位置不变
- B.临界氧亏点位置上移
- C.临界氧亏点位置下移动
- D.在临界氧亏值不变的情况下临界氧亏点位置不变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P模式中临界氧亏点位置。C0变小,Xc也变小,则临界氧亏点位置上移。关键要理解S-P模式。
10. 某种易溶性化学品(ρ≤1)因偶然事故排入河道,在排入点下游的溶解态化学品浓度可用公式

表达。在距离排点下游10km处的污染物峰值浓度可表达为______。
A.

B.

C.

D.

A B C D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污水事故排放预测模式。由于污染物浓度在纵向上为正态分布,污染物峰值浓度表明正态项为1,但衰减项仍有。考生务必理解。
12. 天然河流中的耗氧速率常数值______。
- A.恒定不变
- B.受温度影响
- C.受温度影响,但一般可以忽略
- D.受河流复氧能力的影响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耗氧系数的概念与测定。天然河流中的耗氧速率常数值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生化菌活力越强,降解能力越强,耗氧速率常数越大。K
1、K
2的温度校正:

温度常数θ的取值范围:对于K
1,θ=1.02~1.06,一般取1.047;对于K
2,θ=1.015~1.047,一般取1.024。
40. 湖泊水质模型

其中k为综合衰减系数,i为水力停留时间。该模型是______。
- A.一维稳态模型
- B.零维稳态模型
- C.一维动态模型
- D.零维动态模型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湖泊水质模型

的理解。关键是对i水力停留时间的理解,其实它是一个定常数,不是变数。
湖泊水质模型为:

式中:K——一级反应速率常数,1/t;当反应器处于稳定状态时,dc/dt=0,上式变为:

式中:t——停留时间,t=V/Q。
43. 设计流量Q条件下的河段水动力参数,一般根据实测水文资料率定的α
1、β
1、α
2、β
2、α
3、β
3参数,按下列经验公式估计:
断面平均流速:

断面平均水深:

断面水面宽:

当采用零维、一维、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河流水质浓度时,三个模型至少分别需要______上述参数。
- A.0个、2个、4个
- B.1个、2个、4个
- C.1个、3个、5个
- D.2个、4个、6个
A B C D
A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采用零维、一维、二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河流水质浓度需要的参数。显然,零维仅需要设计流量Q和设计浓度即可,不需要上述参数。一维需要V,即α1、β1两个参数。二维需要V和B,即α1、β1、α3、β3四个参数。
50. 某河流控制断面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若实测水温条件下饱和溶解氧浓度为8mg/L,溶解氧标准指数为1.0,则实测溶解氧浓度为______。
- A.6mg/L
- B.7mg/L
- C.8mg/L
- D.11mg/L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氧标准指数公式。根据公式

(式中:DO为溶解氧;S
DO,j为DO的标准指数;DO
f为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
j为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mg/L;DO
s为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分别将数据代入,则

解得DO
j=11(mg/L)。
51. 顺直均匀对称河道,采用忽略对岸反射作用的岸边排放预测模式

预测持久性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增量。已知河道流量为20m
3/s,Mc=0.025m
5/s
2,在X=1000m处,河道中心浓度是排放侧岸浓度的______。
- A.1.73%
- B.36.8%
- C.50.0%
- D.63.2%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质污染物岸边排放预测模式参数的理解。式中,q
c为距一岸X处时的累积流量,河流中心的累积流量应为河道流量的一半。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