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 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对 错
A
[解析] “极点”是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力,这可延缓“极点”出现的时间和减轻症状,当“极点”出现时,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加深呼吸,“极点”现象即可缓解或消失。
2. 为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运动损伤,从高处跳下时,应双膝并拢,全脚掌着地。
对 错
B
[解析] 两膝不应并拢,且脚着地时应先由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
3. 防守篮板球的争抢,个人的弹跳力应重要于防守的卡位。
对 错
B
[解析] 争抢篮板球时主要靠的是卡位和起跳的时机。
7. 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意志力。
对 错
B
[解析] 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爆发力,它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大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爆发力是由最大力量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组成。
8. 脂肪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对 错
B
[解析] 脂肪是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楼云一人夺得五个冠军,被誉为“世界最佳体操扶手”。
对 错
B
[解析] 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李宁一人夺得五个冠军,被誉为“世界最佳体操选手”。
三、填空题1. 人体内的骨骼肌一般由中部的______和两端的______构成。肌肉还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2. 飞碟射击最初是以______作为射击目标的。
3. 竞走是______支撑和______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______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______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5. 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学习评价的形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和______。
6.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乒乓球金牌得主是______。
8. 队列口令根据发音特点可分为短促口令、______、连续口令和______。
四、简答题1. 简述体育课课堂常规。
体育课课堂常规包含的内容如下:
(1)课前穿好便于运动的服装和鞋子,处理好有碍于运动的物品;
(2)提前到达上课地点,主动配合教师准备好上课器材,下课主动收器材,养成爱护场地、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3)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按规定请假或见习;
(4)集合站队要快、静、齐;
(5)上课要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开动脑筋,认真练习,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6)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关心同学,团结友爱;
(7)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8)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坚持经常锻炼。
2.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哪几种?其中课时计划有何意义?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以下4种:(1)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2)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3)单元教学计划;(4)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是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一堂课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3. 什么是体育情境中的攻击行为?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体育情境中的攻击行为指任何意在伤害他人,而且可能或者已经伤害到他人的行为。它产生的原因是:
(1)攻击本能的表现:弗氏认为攻击是人不可避免的天性,而且他将体育视为社会认可的、发泄攻击本性的渠道;
(2)挫折导致攻击:人们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3)模仿导致攻击: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模仿他人的攻击行为,尤其是没有受到惩处的攻击行为,容易引发更多、更激烈的攻击行为;
(4)情境因素引发攻击:挫折是让人做好攻击的准备,是否采取攻击,攻击谁,取决于一些情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