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信任危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平均得分已不满60分,超过七成的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就“信任危机”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在社会生活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因而它时刻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各个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频出,消极影响不断。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导致出现了“信任危机”,给社会和谐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才能消除信任危机。
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某些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将政府官员列入脱离群众的行列,甚至产生一种“仇官”的心理。在市场经济中,不法商家采购劣质的原材料,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入百姓家庭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毒奶粉”“塑化剂”“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触痛了人们的神经。于是,出现了国内消费不足、中产阶级“出国扫货”的滑稽现象。信任危机不光表现在“官与民”“商与民”的沟通中,更蔓延到民众之间。一些当代“活雷锋”在帮助了他人以后,反被诬陷,体现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面临的困局;一方善意的帮助可能被另一方利用。受此影响,后来发生了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扶”这样令人寒心的事件。这类例子足以说明当代最基本的社会信任正陷入道德困境中。
重建社会信任是我们国家下一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经济建设一样,信任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全社会要真正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政府要加大反腐力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实现官为民谋利,赢得百姓的信任;企业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提高产品质量,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个人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本着“问心无愧”的做人原则,加强人际沟通和交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打破信任危机,构建和谐社会。
2. 在一项工作中出现了责任事故,同事们都认为你应该负主要责任,实际却并不是,此时你会怎么办?
当工作出现事故时,最紧迫的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所以,当同事误会我的时候,我并不会有任何的负面情绪,作为工作的参与者,理应承担责任。此外,我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弥补工作的失误,努力改善现在的局面。
首先,我会主动向同事们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此次工作出现事故,作为工作组成员,一定有我的责任。同事们认为主要是我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曾对我寄予厚望,我会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失误,诚恳地向大家道歉,接受批评。在道歉时,我也会呼吁我的同事们能调整心态,正视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振作精神,补救工作中的失误,并承诺会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加细致、认真。
其次,积极组织大家开展补救工作。我会诚恳地邀请组员跟我一起,认真分析工作事故出现的原因,并及时找出具体的补救措施。在此过程中,我会注意沟通交流时的语气、语调等,体现自己直面问题时诚恳、谦虚的态度。如果工作事故能够得到及时的补救,我们整个团队所要承担的责任会相对减小,同事们的心理压力会适当疏解,对我的不满和怀疑也会缓解。
此次工作结束后,我会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在以后的团队工作中,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做好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以避免出现问题后成员之间相互推脱,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团队合作;二是要做好小组成员问的沟通交流工作,互相了解彼此间的工作进度,有问题及时发挥团队力量予以解决,避免小错不纠而酿成大问题,影响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