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简述语言发展的原因。
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首要原因和基本条件。(2)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这里所说的“社会接触”,指不同语言社会群体之间的接触。(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指的是一个社会分成为几个半独立或独立社会的情况。社会的统一指的是由政治、军事或经济原因使分化的社会达到统一的过程。一般来说,社会的分化会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也将带来语言的统一。(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5)社会发展可以推动人们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也就是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语言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通常情况下,语言的交际职能基本上适应交际能力的需要,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发生矛盾,语言就要进行内部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语言能力,其功能与能力达到了新的平衡。这样,从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就构成了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总之,语言的交际能力和交际职能构成了语言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这对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了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语言的发展与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 什么是语言发展的一般内部规律?什么是语言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简述两者的关系。
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的、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就是语言发展的一般内部规律。语言发展的一般内部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渐变性规律。语言的发展不是突变的、革命式的,而是渐变的,是在使用它的人们中不知不觉发生的。这种发展变化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个约定俗成的过程。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也就是“约定俗成”的规律。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二是不平衡规律。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各个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快些,有的慢些。其中,词汇的发展是最快的,语音的发展相对慢些,语法的发展变化最慢,它最具有稳定性。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的发展速度不同,这就是不平衡规律的表现。另外,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这也是语言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表现。
语言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每一种语言所独有的内部发展规律就是语言的特殊内部规律,这是由不同语言各自的特殊性决定的。语言是民族的构成要素,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语言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既可以在该语言发展的某个阶段上起作用,也可以贯穿在这种语言发展的全过程中。
语言发展的一般内部规律与特殊内部规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内部规律存在于特殊内部规律之中,是从特殊内部规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特殊内部规律包含并且反映了一般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总是通过特殊内部规律起作用。对于不同的语言来说,它的特殊内部规律起作用时,无不表现出一般内部规律的特点,即渐变性规律和不平衡性规律。不管是有声调语言的声调变化,还是有形态语言的形态变化,都要符合渐变性规律和不平衡性规律。
3. 什么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常见的社会变体有哪些?
由于社会中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影响到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和习惯。即使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也会在实际上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和习惯。某一种语言所出现的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和习惯,就是语言的社会变体。
常见的语言社会变体包括阶级和阶层的语言变体、语言的行业变体、不同社群的语言变体、语言的宗教变体、语言的语境变体及语言的秘密社群变体。
4. 什么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常见的功能变体有哪些?
语言功能就是运用语言所达到的交际目的以及实际的交际效果。由于交际时表达上的特殊需要,常常改换通常的说法或具体的词语,这就出现了语言的功能变体。常见的语言功能变体有两种:(1)禁忌语。人们在交际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者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这些词语就叫“禁忌语”。(2)委婉语。禁忌语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找一些替代语来交际,这些代替禁忌语完成交际功能的语言就是委婉语。
5. 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这就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常发生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斗争和合作两种方式的语言融合都可能发生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说各自的语言,最终也不发生语言融合。
6. 为什么说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
总之,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四、论述题1. 在语言内部组成部分中,哪个部分的发展最稳固,为什么?
语言的内部组成部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其中语法的发展演变是最稳固的,这取决于语法发展的根本规律和语法的演变方式。
语法的变化发展由语法在各个历史阶段相对稳定的特性决定。语法是语言中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总和,表现出稳固性的特征,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它比语音、词汇变化都慢。
语法的组合规则表现为一套结构格式,这些格式可以互相套合,格式中的成分可以由有关聚合中的成员自由替换,这样无数的句子就在少数语法规则的支配下造出来了。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汉语缺少形态,词序特别重要。从文献材料看,汉语的词序从古到今只有一些小的改变。
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
语法的演变方式主要依靠类推作用实现。类推也叫类化,即用某一种形式把表示同一语法意义的不同形式统一起来的过程,就是使语法规则整齐划一。其作用具体表现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扩大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节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类推作用可以导致新形式的创造;类推作用可以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
根据语法演变的规律和方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语音、词汇来说,语法的发展是最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