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03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______为评价量。
A.等效A声级
B.A声级
C.声功率级
D.A计权声功率级
A
B
C
D
A
[解析] 建筑施工噪声属于不稳态噪声。
2. 对于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______为评价范围。
A.50m
B.100m
C.200m
D.500m
A
B
C
D
C
3.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______的区域。
A.60dB
B.70dB
C.80dB
D.55dB
A
B
C
D
B
4. 以球面波形式辐射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______。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规律
D.成平方
A
B
C
D
B
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应根据______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
A.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
B.建设项目行业分类
C.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规模
D.建设项目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
A
B
C
D
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于2011年首次发布,第一次修订版本于2016年1月7日正式实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级判依据是本次修订版本主要调整内容之一,地下水等级判定结合建设项目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
6.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相关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属于地下水评价哪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______。
A.准备阶段和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B.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和工程分析阶段
C.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和影响与评价阶段
D.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
A
B
C
D
C
7.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下列关于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时,各场地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B.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时,各场地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等级判定高的开展评价工作
C.线性工程根据主要站场位置进行分段判定评价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分别开展工作
D.线性工程应根据所涉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和主要场站位置进行分段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等级判定高的开展评价工作
A
B
C
D
A
[解析] 本次地下水导则修订考虑了一个建设项目的不同内容和不同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在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中特别说明了同一建设项目所涉及多个场地和线性工程的评价等级判定和工作原则。
8.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______的基础上进行。
A.工程分析
B.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C.初步工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D.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A
B
C
D
C
9.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一级评价要求______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10000比例尺,调查______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50000比例尺。
A.建设项目 场地
B.评价区 场地
C.评价区 评价范围
D.场地 评价区
A
B
C
D
D
1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原则中要求对于______,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A.一级评价的新建项目
B.一级评价的改、扩建项目
C.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项目
D.一、二级评价的新建项目
A
B
C
D
C
[解析] 完成本题时需认真读阅题目,注意“现有工业场地”,判定是对改、扩建项目的要求,由此可排除新建项目选项,其次需熟悉地下水导则。
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______的编制要求。
A.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B.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C.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
D.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时段划分和验收标准确定的原则
A
B
C
D
B
12.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时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______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A.勘察期和施工期
B.施工期和运营期
C.运营期和退役期
D.退役期和勘察期
A
B
C
D
B
13. 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______,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生态敏感性
B.生态重要性
C.生态合理性
D.生态完整性
A
B
C
D
D
1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取的方法不包括______。
A.类比分析法
B.矩阵法
C.网络法
D.叠图法
A
B
C
D
A
1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是在公众知情的情况下开展,应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其中不包括______。
A.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程度和范围
B.建设项目概况、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
C.影响程度和范围、公众参与的结果
D.主要的环境影响以及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A
B
C
D
C
16.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______和影响程度。
A.影响因子、影响方式
B.影响范围、影响方式
C.影响范围、影响途径
D.影响途径、影响方式
A
B
C
D
D
17.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预测______。
A.潜在的后果
B.累积影响
C.不利影响
D.不可逆影响
A
B
C
D
A
18.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依据______,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A.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B.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C.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D.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A
B
C
D
C
1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______规划的层次、相近程度。
A.高于
B.低于
C.一致于
D.不低于
A
B
C
D
C
20. 生态影响影响评价______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
A.1级以上
B.2级
C.3级
D.3级以下
A
B
C
D
A
[解析] 熟悉替代方案的原则要求中的第二条,就能答对本题。
21.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______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A.点源
B.线源
C.面源
D.无组织排放源
A
B
C
D
D
22.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对拟议的开发区______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A.各个规划方案
B.替代方案
C.推荐方案
D.零方案
A
B
C
D
A
[解析] 通过做本题掌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23. 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上,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应该在______之后开始。
A.规划方案分析
B.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C.规划合理性分析综合论证
D.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A
B
C
D
C
2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______。
A.合理性和优势
B.制约因素和合理性
C.优势和制约因素
D.合理性
A
B
C
D
C
25. 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______的协调性。
A.土地利用规划
B.交通规划
C.其他专项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A
B
C
D
C
26.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在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时,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______调整。
A.大规模、小范围
B.小规模、大范围
C.小规模、小范围
D.大规模、大范围
A
B
C
D
D
27. 开发区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替代方案与______。
A.治理方案
B.预防措施
C.减缓措施
D.改进方案
A
B
C
D
C
[解析] 上题与本题的考点都主要是对《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所要求的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原则的考核,这个知识点涉及15条内容,在复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需理解着记忆。
28. 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不能体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的原则是______。
A.一致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A
B
C
D
B
29. 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规划分析不包括______。
A.规划概述
B.不确定性分析规划
C.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D.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A
B
C
D
D
30.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时,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______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中期
B.近期
C.远期
D.中、长期
A
B
C
D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水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中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______确定。
A.评价等级
B.污水排放量
C.受纳水体特点
D.建设项目的特点
A
B
C
D
ACD
[解析] 水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中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
2. 水质调查的参数一般选择______。
A.常规水质参数
B.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C.与拟建工程排水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
D.特征水质
A
B
C
D
AD
3.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工作应在______环节的基础上进行。
A.噪声源调查
B.受影响人口调查
C.明确噪声管理法规和标准
D.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
A
B
C
D
ABCD
4. 下列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方法的是______。
A.收集资料法
B.类比分析法
C.遥感影像法
D.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A
B
C
D
AD
5. 下列关于噪声测量时段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噪声测量应在声源正常运转的条件下测量
B.噪声测量应在声源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C.只需选取部分测点,分别进行昼、夜间的测量
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需测量其最大声级
A
B
C
D
AB
[解析] 选项C的正确说法应是:对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选项D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监测次数。
6. 下列关于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
B.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减缓措施或生态重建方案
C.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
D.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E.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减缓、重建和补偿措施
A
B
C
D
E
ACD
[解析] 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态恢复方案,而不是如选项B所陈述的“减缓措施或生态重建方案”;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而不是如选项E所陈述的“减缓、重建和补偿措施”
7. 下列关于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
B.主要指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
C.主要指项目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
D.主要指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
E.主要指污染防治措施的替代方案
A
B
C
D
E
ABCD
8. 下列关于生态保护措施包括的基本内容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组成及位置,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工艺流程图
B.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
C.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
D.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A
B
C
D
BCD
9. 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准备阶段工作的是______。
A.搜集和分析国家和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
B.开展现场调查、地下水监测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
C.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D.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以及评价重点
E.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
A
B
C
D
E
ACDE
[解析] B为第二阶段,即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工作。
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由总纲、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技术规范构成
B.总纲应根据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
C.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根据总纲,并参照各环境要素导则制(修)定
D.由总纲、综合性规划和专题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技术规范构成
A
B
C
D
AC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