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05
一、单项选择题
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提出______。
A.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措、监测计划及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B.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监测计划及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C.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D.预防及应急处理预案、跟踪监测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
A
B
C
D
B
2. 环境影响评价选取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______等分析其适用性。
A.影响方式
B.影响性质
C.影响强度
D.影响范围
A
B
C
D
B
3. 下列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______。
A.实验法
B.矩阵法
C.网络法
D.叠图法
A
B
C
D
A
[解析] 工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4. 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是______。
A.总纲
B.专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A
B
C
D
C
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分为______步。
A.六
B.八
C.十
D.七
A
B
C
D
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分为: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确定计算点、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确定气象条件、确定地形数据、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个步骤。
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等级的划分,需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______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等。
A.1个
B.1~3个
C.3个以上
D.2~4个
A
B
C
D
B
7.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______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A
B
C
D
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主要修订内容之一就是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新导则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8. 大气稳定度等级划分中地面风速系指______。
A.距离地面10m高处,30min风速
B.距离地面1.5m高处,10min平均风速
C.距离地面1.5m高处,30min平均风速
D.距离地面10m高处,10min平均风速
A
B
C
D
D
9.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
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______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______。
A.50%,D
50%
B.50%,D
10%
C.10%,D
10%
D.10%,D
50%
A
B
C
D
C
[解析] 本题在于考核大气评价等级确定的因子D
10%
,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选项B、D,其次要知道是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10. 大气环境评价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______。
A.主要污染物
B.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C.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
D.受大气污染影响人口情况
A
B
C
D
B
11. 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______个。
A.8
B.6
C.10
D.4
A
B
C
D
B
[解析] 大气导则修订后对于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数量的要求没有变化,三级项目监测点原来是1~3个,修订后的导则是2~4个。
12. 某项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5k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A
B
C
D
B
[解析] 注意一级评价中P
max
≥80%和D
10%
≥5km的条件为“且”的关系,三级评价P
max
<10%和D
10%
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或”的关系。题中没有给出污染源距离厂界的距离,P
max
又为20%(大于10%)。首先排除三级评价的判定,其次尽管满足D
10%
≥5 km的条件,但并不满足P
max
≥80%的要求,一级评价这两个条件是“且”的关系,因此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为二级。
13. 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______、______、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60°,240°
B.120°,240°
C.60°,180°
D.90°,180°
A
B
C
D
D
[解析] 大气导则这次修订细化具体了监测点的布置位置。二级评价项目需布置6个点,其中4个点是在一周360°、每隔90°的4个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
14. 某水库平均水深8m,水域面积为30km
2
,其水域规模为______。
A.大水库
B.中型水库
C.小型水库
D.一般水库
A
B
C
D
B
[解析] 水深小于10m,水域面积5~50km
2
为中型水库。
15.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______。
A.排污口上游段、混合过程段和充分混合段
B.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初始段
C.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混合下游河段
D.排污口上游段、充分混合段和下游河段
A
B
C
D
A
[解析] 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时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16. 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6,这类污水水质程度属于______。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A
B
C
D
C
[解析] 采用排除法,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排除选项D;其次污水污染物类型=1,排除选项A;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6,小于7,判定水质程度为简单。
17. 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
3
/s,其水域规模属于______。
A.特大河
B.大河
C.中河
D.小河
A
B
C
D
C
[解析]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分为大、中、小河三个级别,划分节点为150m
3
/s,15m
3
/s。因此据本题所给条件水域可判断为中河。
18. 某三级评价项目,一般情况下,其河流水质调查应______。
A.至少在枯水期
B.只在枯水期
C.只在平水期
D.只在丰水期
A
B
C
D
B
19. 水质调查时,选择水质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______的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它能代表______。
A.建设项目将来正常生产状况下排放水质 建设项目将来非正常生产中排放的水质
B.建设项目将来正常生产状况下排放水质 水域水质
C.水域水质 建设项目将来非正常生产中排放
D.水域水质 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
A
B
C
D
D
[解析] 水质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它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
2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地面水环境影响与预测时,地面水环境简化包括边界几何形状的规则化和水文、水力要素时空分布的简化等,这种简化应根据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结果和______等进行。
A.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
B.建设项目排放废水水质
C.评价等级
D.建设项目性质
A
B
C
D
C
[解析] 在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参照(参考)取样断面,下游按调查范围和敏感点设置控制断面和消减(消解)断面。
21. 地面水环境评价时,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______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A.国家环保部门
B.地方环保部门
C.地方政府
D.国务院
A
B
C
D
B
[解析]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22. 累计百分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声级的最小值,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______。
A.L
10
B.L
50
C.L
90
D.L
n
A
B
C
D
C
[解析] 首先排除选项D,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
n
表示,它不是累计百分声级中所用的测量量;L
10
——在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A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L
50
——在测量时间内有50%的时间A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L
90
——在测量时间内有90%的时间A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
23.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规定,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______声环境功能区。
A.4类
B.1类
C.4a类
D.4b类
A
B
C
D
C
[解析]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于2008年8月19日发布,2008年10月1日执行,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了交通干线的定义,对交通干线两侧4类区环境噪声限值作了调整。
2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规定位于乡村区域的集镇执行______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0类
B.1类
C.2类
D.3类
A
B
C
D
C
[解析]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内容之一就是:扩大了标准适用区域,将乡村地区纳入标准适用范围。乡村区域一般不划分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按相关要求确定乡村区域适用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其中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25. 环境噪声监测要求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三种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对于测点选于一般户外的要求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______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______m以上。
A.10,1.5
B.3.5,1.2
C.10,1.2
D.3.5,1.5
A
B
C
D
B
[解析]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为2008年5月颁布的标准之一,新修订的标准提出了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的要求,本题就是对环境噪声监测要求的考核。
26. 某改扩建的中型建设项目,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在其拟建地周围50m内有一居住村庄,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____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
A
B
C
D
A
[解析] 首先判定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属于中型项目,就可以判定为一级评价。
27.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铁路干线两侧”是指车流量______的铁道外轨______外两侧的住宅区。
A.≥20列/h,50m
B.>20列/h,50m
C.≥20列/d,30m
D.>20列/d,30m
A
B
C
D
C
28. 声环境二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______。
A.最终降噪效果
B.达标分析
C.最终降噪效果或达标分析
D.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A
B
C
D
D
29. 对于交通噪声,一般以______为评价量。
A.声功率级
B.A声级
C.等效连续A声级
D.A计权声功率级
A
B
C
D
C
[解析] 噪声源评价量可用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声功率级、A计权声功率级,交通噪声属于间歇性噪声应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评价量。
30.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______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______时,声源可当做点声源处理。
A.大得多 小得多
B.大得多 大得多
C.小得多 小得多
D.小得多 大得多
A
B
C
D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地下水跟踪监测点数量要求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一、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5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上、下游各布设1个
B.一级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总图布置基础之上,结合预测评价结果和应急响应时间要求,在重点污染风险源处增设监测点
C.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3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下游布置1个
D.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1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下游布置1个
A
B
C
D
BD
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______。
A.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
B.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仅考虑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C.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D.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功能要求的,应结合当地环境整治计划进行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E.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
A
B
C
D
E
ACDE
3. 下列选项中属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点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______。
A.排气筒几何高度及出口外径
B.烟气出口速度
C.毒性较大物质正常排放量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
A
B
C
D
BD
[解析] 选项A正确的说法应是排气筒出口内径;选项C正确说法应是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而不是“正常排放量”。
4. 下列内容为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可以不调查的是______。
A.估算毒性较大的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量
B.点源调查
C.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D.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A
B
C
D
BC
[解析] 首先需要注意新旧导则的变化。新修订的导则规定: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并对估算模式中的污染源参数进行核实。
5. 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至少包括______。
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地面浓度
B.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A
B
C
D
ABC
[解析] 选项D为一级评价的内容。
6. 下列关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监测点不少于8个
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
A
B
C
D
BC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少于10个而不是8个;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二期评价项目监测可取一期不利季节。
7. 下列选项属于大气三级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是______。
A.一次30min和24h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
B.一次30min和24h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出现位置
C.评价区季、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D.可不进行预测
A
B
C
D
D
[解析] 新修订的导则规定对于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进行预测。完成本题一定要知道新修订的大气导则。
8. 下列条件是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的是______。
A.国家或地方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B.受纳水域规模
C.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D.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
A
B
C
D
BC
[解析]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有四个,分别是: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及对它的水质要求。
9.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污染物类型数大于3
B.含有两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小于10
C.污染物类型数不小于3
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小于10
A
B
C
D
BC
[解析] 属于复杂程度的水质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污染物类型≥3;第二种类型就是污染物类型为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10. 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______决定。
A.河流水质要求
B.评价等级
C.河流规模
D.污染物排放量
A
B
C
D
BC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