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题1. 材料
小班张老师观察发现,小明和甘甘上楼时都没有借助扶手,而是双脚交替上楼梯;下楼时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
问题:(1)请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分析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动作发展特点。
(2)分析两名幼儿表现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中关于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为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材料中小明和甘甘在上楼梯的能力水平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且基本上能达到《指南》中对于小班末期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的期望。但是在下楼梯方面,二者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性。
②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具体动作的发展上也会有一定差异。材料中,小明和甘甘虽然均为小班幼儿,但是在下楼梯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说明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更好,而甘甘的平衡能力则更好些。
原因如下:
①生物因素:受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影响,使小明和甘甘在体质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导致他们动作发展差异的生理基础。
②环境因素:环境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小明和甘甘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③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小明和甘甘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会有一定差异,导致其动作发展的差异。
④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自身的特点如气质、性格、兴趣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考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2. 材料:
几个幼儿正在玩游戏,他们把竹片连接起来,想让乒乓球从一头开始沿竹槽滚动,然后落在一定距离外的竹筒里,游戏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球从竹片间掉落(见图1);竹片连成的”桥”太陡,球怎么也落不到竹筒里(见图2)……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终于让球滚到了竹筒里。

问题:(1)幼儿可以从上述活动中获得哪些经验?
(2)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中幼儿的游戏行为,有共同的目的,能够采取分工合作的有组织的方式进行,为合作游戏水平,从上述活动中可以获得的经验如下:
①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移情能力。材料中的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将竹片连接并使小球通过,合作能力及分工意识的均有提高。
②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增强体质。材料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③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力、培养创造力。材料中幼儿通过游戏理解了平衡、滚动等概念,通过改变竹筒的造型以使球顺利通过,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④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材料中幼儿享受游戏的过程,享受同伴互助和合作的乐趣。
[考点] 第五章.游戏活动的指导
五、活动设计题1. 阅读材料,并按要求设计教学活动。
中班下学期,陈老师发现,班上仍有一些幼儿会抢别人的玩具,他们的理由是:“我喜欢这玩具,我要玩”。
请设计一个教育活动,解决上述问题,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中班社会活动——做个不争不抢的小朋友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习轮流玩、一起玩,了解分享的含义。
2.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掌握交流玩的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技能。
3.情感目标:愿意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不独占、争夺玩具。
二、活动准备
1.视频录像《陈老师带来的新玩具》
2.幼儿阅读用书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视频录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教师播放视频《陈老师带来的新玩具》,玩具播放的画面如下:
教师带来了一架崭新的飞机模型,投放在科学角。孩子们在你争我抢这架飞机,谁都不愿意让步。飞机模型在争抢中被撕坏。
(二)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争抢”和“分享”。
1.教师提问
(1)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2)针对视频中幼儿出现的矛盾,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2.幼儿大胆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争抢的后果是谁都玩不了新玩具,独占、争夺玩具会带来不愉快,所以我们要学习分享,我们可以轮流玩、交流玩,如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等。
(三)情境表演,提升能力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分享我快乐”的情境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共同分享,不争不抢的社交技能。
(四)儿歌小结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歌曲《一起玩》提升情感。
“好玩的玩具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四、活动延伸
以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本次活动的内容。
[考点] 第五章.游戏活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