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正月十五,就在别人阖家团聚看晚会、赏灯、放花、闹元宵之时,朝阳区嘉铭园二区旁的二十一世纪幼儿园门口,数十名家长在顶风冒雪连夜排队,等候第二天才开始的幼儿园入托报名。他们中最早的从正月十五上午8点就已经开始排队等候了,一句话——为了孩子。
排队家长张女士说,她的孩子今年两岁半,该上幼儿园了。之前咨询了附近的其他几家幼儿园,人都已经满了,只有二十一世纪幼儿园还招收孩子,9月份开学的班3月1日报名。本来准备晚上再去排队的,但当天中午她得知已经开始有人在排队等候报名了,她便急匆匆赶来,发现已经排了40多人。“一打听才知道,上午8点就有家长来了。”
正月十五晚8点,现场六七十名家长在雪中打伞排队等候,任空中烟花绚丽,他们根本无心观看,只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幼儿园可能招收的名额。为了维持秩序,家长们成立了临时“管理小组”,自发放号。100多个号已经发出去了,而家长听说,幼儿园此次只招50个孩子。
记者从家长口中了解到,他们都是一家人轮换着排队,除了孩子以外,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也有极少人花费几百元,雇人来排队等候。家长们说,为了能给孩子报上名,什么节不节的,都不重要了,他们会与家人轮换着回去睡觉,排队是要彻夜坚持的。
“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办好学前教育 普惠天下苍生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可见,幼儿时期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城乡之间学前教育水平差距过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广大家长,触及了学前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稳定发展的大局。因此,政府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建立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
多措并举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优质资源尤其是公办优质园供不应求,是造成如今“入园难”问题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公办园“入园难”现象的产生有学前儿童入园年龄提前、城市人口激增等客观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还在于政府责任不明确,投入体制不健全,公办园比例偏小,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增加政府投入,在公办园的总体数量、合理布局等方面重新整合。同时,政府也应该转变传统的兴办教育的观念,把学前教育放在与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加强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政策扶持及监管,解决目前公办幼儿园中存在的招生不规范、乱收费等问题,使本就稀缺的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地惠及大众。
双管齐下保证民办园工作良性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政府的财力、物力都比较有限,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如此庞大系统问题的情况下,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和力量,扶持民办幼儿园是一计良策。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不可谓不多,其主要问题出现在办学资质、收费标准、师资力量及设施投入等方面。政府要想加强民办园的监督和引导,必须积极鼓励社会办园,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资本运作等方面大开绿灯,并采取购买服务、减免租金等方式,为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同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只有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此项事业中的引导和服务责任,我国的民办园工作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扶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农村的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一项短板,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观念的制约,农村的学前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必须将扶持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将优秀师资向农村地区引进、做好学前儿童入学监督检查工作等,都是解决农村地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基础性措施。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在人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也应该被视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采取多方措施拿下这块限制我国教育体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2.
【背景材料】 2012年3月29日。G省B镇中心小学从周一开始为学生发放营养餐,周三就有学生出现不良反应,周四出现86名学生在食用早餐后集体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令人不禁怀疑当地是否克扣学生饭钱并拿劣质食品充当营养餐。4月9日,Y省Z县一小学300余名学生又因食用由学校食堂统一供给的“发臭豌豆”等而出现腹泻、腹痛、发高烧等症状,经统计先后有368名学生入院诊治。孩子说:“不吃不行,要被罚款,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10元。”此前还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在蛋糕中发现鸡毛。
“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小梁说,面包直径6厘米,厚1.5厘米。
营养餐计划让众多农村学生受益,同时也遭遇不少非议。这其中的原因和现状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在1200字左右。
[范文] 抓好营养计划落实 别让惠民工程变了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膳食状况堪忧,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问题,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2011年10月26目,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写进了《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同志指出,给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补充营养,这些钱是用在了刀刃上;有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抓好食品质量,让孩子吃得安全,让家长放心。
惠民工程,一呼百应,反响甚好,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补助被克扣、运营成本过高、营养卫生欠佳甚至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孩子们的营养餐变了味,是对国家惠民政策的公然违背,必须要求各职能部门和社会拿出行动,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兑现在阳光下。
贯彻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政府为民生负责。中央统一划拨经费竟被某县财政局拖延数月下发,学校只能赊账供餐。工作人员解释为“不着急的项目拨款会先被‘挪作他用’”,很难想象这样的政府如何做到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因此,政府牵头营养计划责任重大,地方政府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定期公开资金明细、学校及受益学生人数信息等,接受监督,规范管理。食品安检部门要严格把关食品流通各个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针对学校“有米无锅”现象,需要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炊事人员配备,让每天3到5元的标准完全落实到学生的饭碗里。
合理搭配营养,实行供餐进退机制,让学校为学生负责。比硬件设施投入更紧迫的是普及农村贫困地区普遍缺乏的营养知识,不合理的配餐甚至用零食、火腿肠代餐是对营养改善计划的重大误读。完全达不到营养改善的目的。迫切需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引导学校在政府、行业专家和媒体宣传等支持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可行的供餐方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膳食,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状况。实行严格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制作管理模式,并对家长和社会公布菜单。暂用企业供餐模式需经由统一采购或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多重保障食品安全新鲜。
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家长、社会监督,让孩子为健康负责。营养餐入口的最后环节是学生自己,要注重发挥学校、各媒介的引导作用,使其配合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日本就曾制订“食育推进计划”,提出“不吃早饭的儿童由4%减少到零”;配备正式营养教师,亲自指导少食、偏食儿童。营养餐的实施必须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和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和单位、配餐食谱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校长陪餐”也许只是一个“放心餐”的噱头,重要的是落实膳食质量的监督体系,督促计划改进。无论校长陪不陪餐,都让家长和学生们同样安心放心。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保障祖国下一代的营养饮食和健康成长,是政府以及全社会沉甸甸的责任。杜绝阳光阙如、监督缺位下变味的营养餐,要求加快营养计划全面普惠、落实到位,将经费“花在刀刃上”,让广大农村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切实的改善,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3.
【背景材料】 由于体制遗留原因,科技部掌管着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众多部委下属的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工资费用。这一权力,由前国家科委承袭而来。每年,科技部都要对几乎全部部委所属的科研事业单位的支出费用统一匡算,然后上报财政部拨款。
科技部人士称,最近几年来的局面是,国务院部委设置瘦身,但是相应事业单位却在逐年扩编。仅以科技部为例,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只有两三家,但现在已经发展至近10家。目前,每年科技部匡算出来的国务院部委相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等费用支出已经近500亿。而十年前,才不过几十亿的规模。
科技部人士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应该推进,否则都吃财政,只会让财政包袱越来越重。对于那些盈利能力强、能挣钱的事业单位应该剥离出去,推向市场。但他也表示,一步到位推向市场根本做不到。
以“如何落实事业单位改革”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到见解;
2.内容充实,可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落实事业单位改革 首要任务是统一标准
长逾二十年的事业单位改革进展不顺,症结在于“碎片化”的改革缺乏整体谋划与系统安排,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全方位引领事业单位改革步序的纲领性文件,极富针对性地突出强调了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的重要性。
由于顶层设计得以强化与优化,事业单位改革纲举目张地相应给出了较为可行的一系列新战略、新思路与新举措。譬如《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不仅直截了当地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保制度改革路径,而且传达出了“帕累托改进”的基本取向,大大释除了改革对象利益受损的恐惧心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改革避开不必要的阻力快速前行。
以中科院和社科院的工资改革为例。事实上,早在2008年此试点改革就已经开始,但时至今日仍是困难重重,真正棘手的问题就是改革的标准不统一。因此,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统一标准。使之公平、有序地进行。
事业单位改革,要兼顾公平与效率。温家宝同志曾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过去三十多年,我们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效率上面,比如GDP大幅增长。现在所推行的改革,理应体现出更多的公平性,否则,今后的改革,连效率都难以保证。为此,我们目前应采用种种办法,让公众尤其是既得利益群体具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事业单位改革不是国家按人头均等地分发蛋糕,自己一旦成为改革的对象,要自觉地理智对待,必要时可心甘情愿在利益上做出牺牲。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是负责改革设计和执行的部门,要大张旗鼓地推行“瞄准既得利益群体搞改革”的新思维,知难而进,永不畏惧和退缩。只有如此,事业单位改革才能推行下去。
事业单位改革,更要做到有序。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创新等,过去的“碎片化”改革导致改革停滞不前。如今要做到有序改革,还需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事业单位旧有管理方式,让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起来。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民生改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公众的需求不断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日益凸显,公益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效率不高。而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尽快补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块“短板”,从而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