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教育学前20题,心理学后20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2. 英国哲学家洛克一方面提出了著名的______,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另一方面,他又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轻视国民教育。
3.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的______,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4.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______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5.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______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6. 倡导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______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7. 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8. 形成学生______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10. 我国教师承担着___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2. ______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13.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______。
14.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______。
15.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__,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6.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17. “复习是学习之母”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18. 道德教育的______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19. ______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20. ______是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三、简答题(共16分)1.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能动性。它们各自的作用是:(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
4. 简述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充分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3)尊重学生的差异。(4)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5)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9分)1. 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
该教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该教师主要运用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1)该教师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面对学生“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这一提问的回答,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并且借此机会表扬了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一德育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自觉履行,做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该教师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的德育去影响集体,无形之中也对每位学生提出了道德的要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
(3)该教师不仅指出了学生平时的优秀表现,强化了学生已有的良好行为,同时又比较委婉地指出了学生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克服消极因素,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1. 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原则。
5. 产生视觉适宜刺激的可见光波长为______的电磁波。
6. 电影、电视都是按______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7. 教师在讲解定理之后,一般都会讲例题,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既能记住定理,又能记住例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只记住定理却忘记了例题。这可以用遗忘的______来解释。
8. ______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0.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_。
11. 医生通过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反映了思维的______。
13. 虎头蛇尾、见异思迁说明一个人的意志缺乏______。
14. 主要受生物因素影响,随着年龄老化有降低趋势的智力种类是______。
15.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______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16. ______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17. “掩耳盗铃”“眼不见心不烦”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______。
18.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的接受学习。
1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______。
20. 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方法为______。
九、论述题(10分)1. 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并指出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①言语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运动智力。⑥人际智力(社交智力)。⑦自知智力(内省智力)。
(2)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②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③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形成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力的培养。
④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把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
⑤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力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