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汽车梦,各种汽车展会上人头攒动预示了一个汽车时代的来临,但关注汽车文明的人远远比想实现汽车梦的人少得多。如果每个人都不关心汽车文明,汽车梦的实现就将是一场灾难,个人的理性行为将会导致社会的非理性状态。”
为确保夜间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有效防控周末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高发,2014年10月17日晚,哈尔滨市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夜查行动,通过设岗临检和巡逻排查,共处理13名酒后驾车人员。当夜,另有一人因使用伪造的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被处以3000元罚款,驾驶证一次记满12分,并处行政拘留10天。
在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以及提高文明程度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文明程度,是否仅仅依靠重罚来实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请参考背景材料,围绕“重罚能否罚出汽车文明”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范文] 构建汽车文明需刚柔并济
构建汽车文明,是每个公民便利出行的基本保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然而,我国在进入汽车社会之后,并没有随之建立汽车文明,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以及生命安全。而单纯依靠重罚无法奏效。真正实现汽车文明还需刚柔并济。
毋庸置疑,对于当前交通不文明行为,采取重罚不失为有效的解决手段。一方面重罚可以大大降低由于闯黄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警示作用,提醒司机加强安全意识。不过,仅仅依靠重罚,对于构建汽车文明只是杯水车薪。重罚不仅缺少对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约束力,而且缺乏相关的设施,以致处罚流于形式。故此,在重罚之外,还需从提升民众意识、完善交通设施、加强政府管理三方面落实,以实现刚柔并济,构建汽车文明。
构建汽车文明需完善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城市运行的血管,血管健康才能血脉畅通。保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交通方面的不文明行为,进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反之,如若交通基础设施支离破碎,则必然导致交通的无序,并且让重罚变成一纸空文。故此,当务之急必须完善交通设施。政府需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且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从而夯实汽车文明的根基。
构建汽车文明需提升政府管理水平。解决交通拥堵,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的管理也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如杭州通过自主研发,建立数字勤务室,极大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并且使得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可见,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对构建汽车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故此,各地方人民政府,需学习借鉴杭州的成功经验,下大气力通过创新,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并且落实政府责任,对于重点地段,加大人员的投入,进行疏导,并且通过警车专项整治,亲身垂范。
构建汽车文明需增强安全意识。当前交通问题突出,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逃逸、酒驾、疲劳驾驶,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究其根源,都是由于驾驶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而造成的。另外,重罚对于非机动车与行人约束力不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为今之计唯有增强全体市民的安全意识。政府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进行安全宣传,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通文明在行动”活动,增强全体市民的安全意识,从而正本清源。
保障交通通畅是政府的应尽之责,让人民顺畅出行是党的庄严承诺。这就需要在重罚的同时,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完善交通设施,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刚柔并济,才能让汽车社会与汽车文明比翼双飞。
2.
[背景材料] 在“银发经济”中,养老服务是一个孕育着巨大经济能量的焦点话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深,“421”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的逐渐呈现及“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需求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当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产业的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有识企业参与进来,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运作,或许可以成为破冰当前养老产业巨大需求缺口的现实通路。
老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按钮,120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这就是“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120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目前,J市已建成200家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实施“幸福一点通”信息援老服务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公司合作,在“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4500多名老人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多样化生活照料和应急服务。
虽然商机无限,但是“银发经济”也有先天不足。目前,“银发产业”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性服务更是明显滞后,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
参考背景材料,请以“让……更加幸福”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更加幸福”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背景材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背景材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1000~1200字。
[范文] 让“夕阳”更加幸福
青年,好比百灵,奏响晨歌;老年,宛如夜莺,轻吟夜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的人均寿命显著提高。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也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当前,我国传统家庭结构已经发生变化,“421”家庭模式成为主流,使得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仅仅依靠家庭养老已是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让“夕阳”更加幸福。
发挥好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处于基础地位。随着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子女离开父母到外地谋生,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一养老模式遇到极大困境。老年人通常希望同子女一起生活,子女在身边往往是老人们最大的精神慰藉。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年轻人尊老敬老的意识,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方面的作用。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改善。但面对人口老龄化,依然有相当多的人面临着“老无所养”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四个群体间的养老体系差异较大,农村养老保障程度低、覆盖面窄,广大农民基本依靠自我保障。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为此,政府要努力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加强各项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由于护理资源缺乏,公立养老院的门槛很高,而民办机构条件差、费用高,不能满足一般的养老需要。这种状况不改变,我国的养老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政府必须重视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为民办机构提供政策与财力支撑,提高其服务水平,以分流对公立养老院有需求的老人。同时,还要把社区养老作为传统家庭养老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努力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形成一种新型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夕阳虽垂暮,景色亦醉人。高尔基曾说:“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可见,老年人群体即精神财富的密集载体。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养老问题突出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必将成为现实。
3.
[背景材料]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其中,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之举。
从“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到“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再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决定》的一些新提法和新举措令人感到振奋。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下目标: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请以“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必拘泥于背景材料,切忌空谈对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800~1000字。
[范文]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 建设人才强国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发展目标,这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百年来,教育寄托着国人救国、兴国、强国的希望和梦想。邓小平同志就曾要求把科教的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迅速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然而德育缺失、教育资源有失公平等问题一直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人才强国,须加快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须破除教育模式弊端。当前,我国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道德培养,部分青少年信仰缺失,民族精神弱化。这直接影响我国复兴伟业的人才储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要以深化课程内容改革为主,加强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优化教学方法,将传统枯燥的德育课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同时,还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介入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调的德育网络系统,共筑良好的社会育人机制。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须解决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我国城乡、区域等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明显,不断影响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支出,特别要将资金支持力度向远郊地区、普通中小学和民办中小学倾斜,推动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普及水平提升。此外,还应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励机制,打破择校困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须改革教育保障机制。近年来,重点高校教师的待遇及工作条件有所改善,而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情况却不乐观。因此需改革教育保障机制,健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努力满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需要,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同时,打破“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改革现代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价值。
明治维新时,日本大兴兰学,以现代教育的改革实现了国力的增强。我国如欲确保人才辈出,国富民强,就必须寄希望于教育不断前进。因此,我国应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破除模式教育弊端,实现教育公平,共同迎接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为实现中国梦打牢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