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以及贯彻该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 简述班主任角色的主要内容。
(1)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2)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4)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
(5)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4. 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协调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具体地说:①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班主任应教育本班学生尊重各任课教师,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②要定期、主动地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统一要求,共同做好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使教师之间充分协调,步调一致,增强教育力量。③调节各学科教育负担,妥善做出全面的安排。
四、论述题(10分)1. 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10分)1. 张校长最近在考虑整合多方面资源集中力量教育孩子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举得可以整合的教育资源有哪些?应该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来影响孩子?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这三种教育应该紧密衔接,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
(1)学校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与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之间的相互联系。
总之,在我国,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了使受教育者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学校应成为这三者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的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而家庭和社会应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二)家校合作的途径:
(1)家长教育;(2)家长访校;(3)书面沟通;(4)家庭访问;(5)家长委员会。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合作:
(1)协调社会教育力量;(2)合理使用社会资源;(3)发挥社区人才优势;(4)服务文明社区活动;(5)排除社会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