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重庆市大学语文分类模拟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 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被捕入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文学家是______
A.欧阳修
B.苏轼
C.范仲淹
D.王安石
A
B
C
D
B
[解析]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绍圣初,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的罪名远谪今广东惠州、海南儋州。
2. 以下关于苏轼,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B.苏轼与父亲、弟弟均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
C.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前赤壁赋》就是在黄州所作
D.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特别是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A
B
C
D
B
[解析]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皆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并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3. 苏轼的词集是______
A.《漱玉词》
B.《南唐二主词》
C.《东坡乐府》
D.《乐章集》
A
B
C
D
C
[解析] 苏轼号东坡居士,有词集《东坡乐府》;《漱玉词》是李清照的词集;《南唐二主词》辑录了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词;《乐章集》是柳永的词集。
4. 下列具有“以诗为词”创作特点的作家是______
A.苏轼
B.辛弃疾
C.周邦彦
D.欧阳修
A
B
C
D
A
[解析] “以诗为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创作特点。苏轼自觉地以诗的内容、诗的功能、诗的风格去改造词体,使词像诗歌一样抒情言志,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提高了词体的地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面。
5.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婉约派词人的是______
A.苏轼
B.柳永
C.秦观
D.李清照
A
B
C
D
A
[解析]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他三项皆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6. 它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源起于楚辞,受先秦散文的影响,以歌功颂德为内容,以铺陈、排比、夸张、追求辞藻华丽为手法,以服务于宫廷贵族为目的,它是______
A.赋
B.歌
C.词
D.曲
A
B
C
D
A
[解析]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它源起于楚辞,受先秦散文的影响,至大汉空前统一基业的建立,遂产生出以为皇家歌功颂德为内容,以铺陈、排比、夸张、追求辞藻华丽为手法,以服务于宫廷贵族为目的的汉赋。
7.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里的“三父子”指的是______
A.杜甫 杜牧 杜荀鹤
B.曹操 曹丕 曹植
C.苏洵 苏轼 苏辙
D.班彪 班固 班超
A
B
C
D
C
[解析]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是朱德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生于四川眉山市的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
8. ______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词开豪放一派。
A.苏洵
B.苏轼
C.王安石
D.柳永
A
B
C
D
B
[解析]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绘画、书法亦有很高造诣。
9. 下列作家的词表现出豪放清旷风格的是______
A.周邦彦
B.陆游
C.柳永
D.苏轼
A
B
C
D
D
[解析] 周邦彦和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陆游的文学成就以诗为主,他的词兼具婉约和豪放之长并独成一家。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词作表现出豪放清旷的风格。
10. 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是______
A.陆游
B.欧阳修
C.苏轼
D.杨万里
A
B
C
D
C
[解析]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诗启宋诗新风,清俊爽健,元气淋漓,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绘画、书法亦有很高造诣。
11. 苏轼的《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______
A.明月
B.主客问答
C.情感
D.主人
A
B
C
D
C
[解析] 《前赤壁赋》一文以主客“乐—悲—喜”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这一艺术构思,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造。
12. 宋代文坛并称“苏辛”的是______
A.苏舜钦、辛弃疾
B.苏舜钦、辛赞
C.苏轼、辛弃疾
D.苏轼、辛赞
A
B
C
D
C
[解析] “苏辛”是北宋词人苏轼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
13. 《前赤壁赋》的文学体裁是______
A.大赋
B.文赋
C.骚赋
D.骈赋
A
B
C
D
B
[解析] 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赡的,被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作律赋。宋代则突破了声律的种种限制,能够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叫作文赋。《前赤壁赋》便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
14. 《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______
A.功名难就
B.适意自然
C.人生无常
D.乐观豁达
A
B
C
D
C
[解析] 苏轼的《前赤壁赋》继承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之间的一难一解、相互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
15. 下列不属于苏轼《前赤壁赋》中贯串全文的意象是______
A.明月
B.清风
C.箫声
D.江水
A
B
C
D
C
[解析] “箫声”未贯串全文,它在文中只是个引子,引出了苏轼与吹箫人的对话。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发遗世独立的遐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
16. 《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主要是______
A.铺张扬厉
B.夸饰渲染
C.主客问答
D.骈俪对偶
A
B
C
D
C
[解析] 《前赤壁赋》在展开情绪和心理变化时,继承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之间的一难一解、相互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
17. 《前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中的“逝者如斯”出自______
A.《孟子·离娄上》
B.《孟子·离娄下》
C.《论语·子罕》
D.《论语·学而》
A
B
C
D
C
[解析]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 《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______时所作。
A.杭州
B.密州
C.黄州
D.湖州
A
B
C
D
C
[解析]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前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这年苏轼在黄州,曾于七月十六日、十月十五日两游赤壁,写下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即《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
19. 苏轼《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______
A.感情充沛
B.欲扬先抑
C.骈散相间
D.夹叙夹议
A
B
C
D
C
[解析] 《前赤壁赋》行文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
20. 下列作品属于苏东坡的是______
A.《后赤壁赋》
B.《马伶传》
C.《段太尉逸事状》
D.《谏逐客书》
A
B
C
D
A
[解析] 苏轼被贬黄州时,曾于七月十六日、十月十五日两游赤壁,写下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即《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段太尉逸事状》是柳宗元人物传记中的代表作,文章刻画了一位正直廉洁的官吏形象——段秀实。《马伶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侯方域;《谏逐客书》的作者是秦朝丞相李斯。
21. 苏轼在______一文中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
A.《行路难》(其一)
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C.《关山月》
D.《前赤壁赋》
A
B
C
D
D
[解析] 苏轼在《前赤壁赋》一文中,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
22. “沧海一粟”出自______
A.《长亭送别》
B.《春江花月夜》
C.《前赤壁赋》
D.《燕歌行》
A
B
C
D
C
[解析] “沧海一粟”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中存在的词类活用现象是______
A.名词用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使动用法
D.动词作状语
A
B
C
D
C
[解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意为“能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独居的寡妇悲伤哭泣”。“舞”意为“使……起舞”,“泣”意为“使……哭泣”,属于使动用法。
24. 《前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语句是______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A
B
C
D
C
[解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意为“能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独居的寡妇悲伤哭泣”,这两句从听者的角度,侧面表现了箫声的凄凉悲伤。
25.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苏轼的______
A.《念奴娇·赤壁怀古》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前赤壁赋》
D.《后赤壁赋》
A
B
C
D
C
[解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这两句是互文,意谓“吟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
26. 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______
A.自然界的广博
B.造物者的万能
C.消极无为的心态
D.积极旷达的心境
A
B
C
D
D
[解析] 题干中的句子是想表达词人积极旷达的心境。
27. 苏轼《前赤壁赋》中所指的“赤壁”位于今天湖北的______
A.汉口
B.武昌
C.黄州
D.蒲圻
A
B
C
D
C
[解析] 《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文中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当地人因音近而称“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旧址。
28. 以“乐—悲—喜”为情感线索的作品是______
A.《哀江南赋序》
B.《晏子对齐侯问》
C.《长恨歌》
D.《前赤壁赋》
A
B
C
D
D
[解析] 《前赤壁赋》中苏轼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喜”。其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到解脱的发展过程。
29. 《前赤壁赋》中的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______
A.主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作者统一的思想
C.主客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D.作者思想中两个对立的方面
A
B
C
D
D
[解析] 《前赤壁赋》通过主客对话的形式,反映了作者思想中两个对立的方面。
30. 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______
A.韩愈的《答李翊书》
B.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C.苏轼的《前赤壁赋》
D.苏轼的《水调歌头》
A
B
C
D
C
[解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意为“清凉的风缓缓地吹过来,江面上不曾泛起一丝涟漪”。
31. 《前赤壁赋》中“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中“一世之雄”指的是______
A.刘备
B.刘邦
C.曹操
D.周瑜
A
B
C
D
C
[解析]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说的是建安十三年刘琮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继又击败刘备,进兵江陵的事。故“一世之雄”是指曹操。
二、多项选择题
1.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是______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庄宗“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
C.“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的历史事实
D.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
E.“盘庚迁殷”的历史事实
A
B
C
D
E
AB
[解析] A、B两项皆是《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C项是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论据,D项是《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论据,E项是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事实论据。
2. 下列属于欧阳修作品的是______
A.《欧阳文忠公集》
B.《新五代史》
C.《饮冰室合集》
D.《六一词》
E.《乐章集》
A
B
C
D
E
ABD
[解析] 《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六一词》均是欧阳修的作品集。《饮冰室合集》的作者是梁启超。《乐章集》的作者是柳永。
3. 下列句子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有______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E.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A
B
C
D
E
ABC
[解析] A项以“天命”和“人事”的对比来说明盛衰之理;B项以“所以得”与“所以失”的对比来说明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C项以“方其盛”和“及其衰”的强烈反差来说明前后境遇的极大不同。
4.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是名词用作动词的有______
A.忧劳可以
兴
国,逸豫可以
亡
身
B.契丹与吾
约
为兄弟
C.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D.抑
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E.至于誓天
断
发,泣下沾襟
A
B
C
D
E
BCD
[解析] A项,“兴”“亡”均为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B项,“约”为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C项,“函”为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起来”;D项,“本”为名词作动词,“探究”。E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5. 苏轼其文“力斡造化,元气淋漓。穷理尽性,贯通天人”“犹夫云霞在天,江河在地”,被誉为“雄视百代,自作一家”。下列作品属于苏轼的是______
A.《前赤壁赋》
B.《雨霖铃》(寒蝉凄切)
C.《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E.《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A
B
C
D
E
ACE
[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作品。其余三项均为苏轼所作。
6. 下列文学家中与苏轼并称的有______
A.黄庭坚
B.欧阳修
C.辛弃疾
D.柳永
E.王安石
A
B
C
D
E
ABC
[解析]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诗启宋诗新风,清俊爽健,元气淋漓,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且二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简答题
1. 简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语言特色。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语言的运用颇具特色:
(1)感叹词句的多次运用,使文章一唱三叹。如文章开篇,作者即发出“呜呼”之慨叹。
(2)摒弃了骈文追求辞藻华丽矫揉的浮靡之风,注重文字的平易晓畅,简洁生动,又吸取了骈文的长处,利用声韵和对偶词句使文章具有浓郁的诗的韵味,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令人进入美的意境。
(3)对偶词句的运用在文中比比皆是,如盛与衰、得与失、天命与人事、难与易,这些对偶词句的运用,使文章韵律节奏匀称,文字简洁有力,哲理性强。
2. 谈谈欧阳修写作《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意图。
欧阳修写作《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意图在于劝谏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莫重蹈覆辙。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虽称“盛世”,其实已危机四伏。“祸患常积于忽微”,早该引起注意,以防微杜渐。当时的北宋统治者,固然不像李存勖那样溺于伶人,然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足以溺人者,“岂独伶人也哉”!所以更应该提高警惕,居安而思危。作者写这篇文章,是痛恨当时统治者的“满”“逸豫”和溺于奸邪小人,希望他们从李存勖那里吸取历史教训。
3. 《前赤壁赋》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1)以主客“乐—悲—喜”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2)写景、抒情、说理三者融合统一。
(3)继承了赋体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
4. 简述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贡献。
(1)苏轼在柳永创新词体形式的基础上,对词体的内容、风格进行全面革新,打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开拓了词的内容,彻底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面。
(2)苏轼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附庸,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3)苏轼有意开创“自是一家”的词风,创造了一种以“横放杰出”为特点的豪放词风,打破了婉约词风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三、简答题
1
2
3
4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