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教学技术现代化就是指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对 错
A
[解析] 教学技术现代化是指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2.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对 错
A
[解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 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对 错
B
[解析]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4. 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对 错
B
[解析] 这是传统教学观的内容,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5. 高考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
对 错
B
[解析] 常模参照性测验是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如高考。
6.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出教育依据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原则。
对 错
B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的是教师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进行教育。
7. 形成了正确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对 错
A
[解析]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包括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良好的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健全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
8. 人遗忘的进程不是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对 错
A
[解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人遗忘的进程不是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9. 正常人不存在任何心理问题。
对 错
B
[解析] 在生活中,绝对的、十全十美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暂的异常心理也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
10. 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是桑代克的联结说。
对 错
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11. 错觉就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对 错
A
[解析]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12. 卢梭的作品《爱弥儿》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对 错
B
[解析] 卢梭的作品《爱弥儿》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所以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3. 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对 错
B
[解析] 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隐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14. 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外铄论观点。
对 错
B
[解析] 内发论者认为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树大自然直”体现的是遗传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前提作用,是内发论的观点。
15. 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学习方式。
对 错
A
[解析]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思想。
16. 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对 错
A
[解析] 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
17.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平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对 错
A
[解析]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平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18. “道德两难论”是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对 错
A
[解析]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19. 学校在排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能减少材料相似性引起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
对 错
A
[解析] 学校应根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①学校在排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能减少材料相似性引起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②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③教师应控制每堂课的信息投入量。
20. 练习法意味着在学习中注重“题海战术”的应用。
对 错
B
[解析] 运用练习法要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数量、次数和时间,不应采用“题海战术”。
21.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会产生。
对 错
B
[解析] 动机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从学习主体上来看,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械学习,动物学习和机械学习都没有动机。
22. 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
对 错
A
[解析]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
23. 10岁以后的儿童,逐步开始形成自律道德。
对 错
A
[解析] 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24. 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
对 错
B
[解析]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和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精细加工策略包含记忆术,但不仅仅是记忆术。
25. 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倡导者。
对 错
A
[解析]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26. 陈老师通过观察后发现,班上的学生小斌行为敏捷,为人热情,对凡事都情绪反应强烈而难以自制,办事粗心。据此,可判断小斌的气质类型为黏液型。
对 错
B
[解析] 小斌反应敏捷、情绪体验强烈、难以自制、办事粗心,可判断其气质类型为多血质。
27.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纬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对 错
A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他又把人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28. 记忆品质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个体记忆能力好坏的综合性指标,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记忆的准确性三个方面。
对 错
B
[解析] 记忆品质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个体记忆能力好坏的综合性指标,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四个方面。
29.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5±2个模块。
对 错
B
[解析]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个模块。
30. 首因效应是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才事物的依据。
对 错
B
[解析] 首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题干中提到的是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