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相对于适度学习,学习程度超过100%则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不必要的。
对 错
B
[解析] 过度学习是有必要的,过度学习达到50%时学习效果最好。
2. “S-O-R”的学习活动公式中,O称为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对 错
A
[解析] 认知心理学家坚持通过观察外部的S与R的变化来推测内部的变化(以O代表),其公式是S-O-R。O也称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所以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3. 意志坚强的人在行动时没有内心的冲突。
对 错
B
[解析] 人们在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的,而这两个目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产生了意志行为中的内心冲突或动机的斗争。意志坚强的人常常是一个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人,但并不代表没有内心冲突。
4. 认知领域目标里主要依据记忆来达到,属于最低水平认知学习结果的是领会。
对 错
B
[解析]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最低水平认知学习结果是识记。
5.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
对 错
A
[解析]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他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是通过言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是创造、发明知识,而是再现、继承知识。
6.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 错
B
[解析]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会导致产生习得性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
7. 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
对 错
B
[解析]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时,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时,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学习效率最佳。
9. 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方式。
对 错
A
[解析]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中会有能力比较好的和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思想。
10. 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对 错
B
[解析] 加涅对学习的分类:①按照学习的结果,学习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②从学习水平来说,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11. 教师说课的基本环节有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流程、说板书、说体会。
对 错
A
[解析] 教师说课的基本环节有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流程、说板书、说体会。
12.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对 错
A
[解析] 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职业。
1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对 错
A
[解析] 教育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对 错
A
[解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15.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一生为师”即意味着专业化程度很高。
对 错
B
[解析] “一生为师,无怨无悔”是指思想意识上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并不代表专业程度。
16. 教师在教学中即使出现了错误,也不要坦率承认、及时改错,否则会影响教师威信。
对 错
B
[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错误,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错误,教师都应正确对待,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然后机智地改正错误。
17. 教学体态语分为三类:表情语、手势语、动作语。
对 错
B
[解析] 教学体态语分为表情语、手势语、姿态语。
18.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19.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对 错
B
[解析] 教师确实应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但节假日补课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教师不仅应该拒绝而且应该坚决制止。这才是师德所要求的,才是法律所提倡的。
20. 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对 错
B
[解析] 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21.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能力。
对 错
B
[解析]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22. 课堂心理气氛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支持型,一种是进攻型。
对 错
B
[解析] 课堂气氛一般有三种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
23.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
对 错
A
[解析] 根据课程任务划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4. 教育的发展必然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对 错
B
[解析] 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它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25.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对 错
A
[解析] 根据课程实施取向中的课程创生取向,其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并不是在实施之前就固定下来的,它是情境化、人格化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方案不过是一种供这种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26. 在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构成中,儿童早期突出表现为附属内驱力。
对 错
A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27.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28. 学校可以实施教育行政处罚。
对 错
B
[解析]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故学校不可以实施教育行政处罚。
29. 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 错
B
[解析] 按成绩优劣排队的做法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30.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