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 在我国,初等教育主要是指小学阶段的教育。
对 错
A
[解析] 小学教育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
2.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实验教育学。
对 错
B
[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3.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对 错
A
[解析]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4.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对 错
A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5. 教育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对 错
B
[解析]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制约与影响的关系。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仅仅是影响,并非决定其发展方向。
6. 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这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对 错
B
[解析] 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要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张扬,要求把人作为中心,是要培养自然状态的人,能够充分利用人的自然本性,发扬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的“道法自然”教育思想,是要让人完全地融入大自然中,达到自然与人的统一。所以两者存在本质差别。
7. 尽管各种不同的研究及其相关测验分别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点,但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对 错
A
[解析] 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8. 教育语言依据其内容分为赞扬语、批评语、评论语和指示语。
对 错
A
[解析] 教育语言依据内容分为赞扬语、批评语、评论语和指示语。
9. 知觉和感觉都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属于知识的感性阶段。
对 错
A
[解析]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11. 情感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它会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成为认识过程的动力或阻力。
对 错
A
[解析] 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
12. 负强化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
对 错
B
[解析] 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负强化强调撤销消极刺激,提高良好行为的概率;惩罚是给予一个消极刺激,减少不良反应的概率。
13. 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对 错
A
[解析]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14.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在特殊情况下应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对 错
B
[解析]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在一般情况下应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5.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对 错
B
[解析]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是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的现代学制。
16. 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以把人的性格分成独立型与顺从型。
对 错
A
[解析] 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独立型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顺从型的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常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意见,应变能力较差。
17.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对 错
A
[解析] 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