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分类模拟37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嫖宿幼女的行为构成犯罪,主观故意的要求最准确的是______。
A.故意,并具奸淫幼女之日的
B.故意,确知嫖宿对象是幼女
C.故意,猜测嫖宿对象是幼女
D.故意,知道或应当知道嫖宿对象是幼女
A
B
C
D
D
[考点] 嫖宿幼女构成犯罪的认定
[解析]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取消嫖宿幼女罪,对嫖宿幼女的行为按照强奸罪认定处罚。对于嫖宿幼女的行为,构成强奸罪主观方面要求故意,只要明知(知道或应当知道)嫖宿的对象是幼女的,就应该成立强奸罪,从重处罚。
2. 《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该条采取的是______。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
A
B
C
D
B
[考点] 罪状
[解析] 简单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地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叙明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
3. 甲基于伤害的故意对乙实施暴力,后见乙一动不动以为其已死亡,甲非常害怕,便将乙的“尸体”遗弃到一个深沟,致使重伤昏迷的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D.遗弃罪
A
B
C
D
C
[解析] 本题中,甲基于伤害的故意对乙实施暴力,却造成了乙死亡的结果。由于甲对乙的死亡不存在故意,排除A项;遗弃罪的犯罪对象为特定的人,与本题不符,排除D项;甲出于故意,故不构成过失,故B错误。由于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实施了伤害行为,根据《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甲的行为应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 吴某以融资为由,向林某等11人集资,数额达30万元,并于2个月内将所得资金挥霍一空,无法偿还。吴某的行为构成______。
A.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B.诈骗罪
C.集资诈骗罪
D.民事欺诈,不构成犯罪
A
B
C
D
C
[解析]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有,构成集资诈骗罪;反之,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本题中,吴某以融资为由向多人集资,用于个人挥霍,可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排除A项。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应适用特殊法条的规定,认定为集资诈骗罪,故排除B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5. 某幼儿园老师甲(女)带领全班学生去春游,学生乙不慎掉入粪池,甲大声呼救。在附近玩耍的初中生丙听到呼救跑过来,并拿着树枝量粪池的深度大约1米,但丙也未救乙,只是与甲一起呼救。待一农民赶来将乙救起时,乙已经溺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犯罪
B.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丙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犯罪
D.甲、丙均不构成犯罪
A
B
C
D
A
[解析]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是有救助能力,如果没有救助能力,有过失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没有过失的则属于意外事件。本题中甲既有救助义务也有救助能力但没有救助,因而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丙对乙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因此丙不构成犯罪。
6.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种罪状形式属于______
A.叙明罪状
B.简单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A
B
C
D
C
[解析] 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中的某个条款,故答案为C项。
7. 画家黄某在去世前将自己画的一幅山水画赠给了朋友李某,其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黄某曾立下一遗嘱,其中提到把所赠李某的画由其儿子继承,其子遂要求李某返还。据此,该画应______。
A.归李某所有
B.归黄某的儿子所有
C.由黄某儿子与李某共同共有
D.由黄某儿子与李某按份共有
A
B
C
D
A
[考点] 死者生前的赠送行为与遗嘱之间的效力问题
[解析] 本案中黄某赠给朋友李某,山水画其所有权在遗嘱生效之前已经发生了合法转移,不再属于遗产范围。
8. 下列关于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
B.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C.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是在犯罪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D.直接故意具有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不具有未完成形态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A项说法错误;直接故意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B项说法错误;直接故意是在犯罪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而间接故意并无犯罪动机,C项说法错误;直接故意才具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不具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D项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9. 甲为汽车司机,因汽车抛锚遂至乙修理公司修理,修理完成后,甲无足够现金支付修理费用,甲便将车上货物若干放在乙处,约定三天后付清欠款并取回货物,则乙对该货物享有______。
A.留置权
B.抵押权
C.所有权
D.质权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留置权与质权的区别。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者一定的财产权利移交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事由时,债权人可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留置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得留置其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在一定条件下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留置权的条件是:(1)留置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2)债权人对该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发生具有牵连关系;(3)债务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仍未履行债务;(4)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公序良俗。在甲、乙之间的法律关系中,与修理具有牵连关系的是该汽车,该货物不是留置权的标的,所以A项说法错误。该货物是司机为担保其债务履行而向乙提供的动产担保,符合质权的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10. 下列行为中,由民法调整的是______。
A.甲与网友相约一起参加电子竞技
B.乙大学拒绝授予郑某硕士学位
C.丙在相亲活动中与王某成功“牵手”
D.丁公安局发布公告:“提供破案线索者,奖励3000元”
A
B
C
D
D
[解析]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项是相约游戏,在当事人之间不产生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不由民法调整。B项大学与学生之间在学位方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者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由于学位而导致的纠纷属于行政诉讼,注意这里有限定,是学位纠纷,如果因为其他的纠纷,学校和学生之间也可能存在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C项丙在相亲活动中“牵手”,丙与王某之间可能会产生恋爱关系,但是恋爱关系不由民法调整,民法调整的是婚姻关系和继承关系。D项丁公安局发布的公告是悬赏广告。悬赏广告是指以广告的方式公开表示对于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在D项中,公安局与提供破案线索者之间是平等主体,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由民法调整。本题选D。
11. 某蘑菇养殖户在种植的封闭大棚内私拉电网,防止老鼠盗吃蘑菇,一日两个小孩玩耍,打开门进入大棚,触电身亡,蘑菇养殖户构成______。
A.间接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危害公共安全罪
D.不构成犯罪
A
B
C
D
B
[考点] 私拉电网问题
[解析] 本题在封闭大棚内私拉电网,目的是防止老鼠盗吃蘑菇,对于小孩的死亡主观方面为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在封闭的场所为防小偷私拉电网,无论电死小偷还是他人,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如果是在果园等公共场所私拉电网防,电死小孩,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2.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下列权利属于邻接权的是______。
A.放映权
B.转载权
C.广播权
D.表演权
A
B
C
D
B
[解析] 考查要点是邻接权。邻接权属于广义著作权的范畴,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制作者权和播放者权(又称为广播、电视组织者权或者广播、电视放映者权)。需要注意的是,放映权、广播权、表演权属于狭义著作权的范畴,而放映者权、播放者权和表演者权属于邻接权的范畴。转载权是指出版者对著作权人的作品予以刊登、转载的权利。由于著作权人本人不可能将其作品“转载”,只能由其他人转载,这就产生了出版者的转载权,主要指报刊的转载,该权利属于出版者享有的一项邻接权。可见,选B项。
13. 甲、乙分别在山上伐木,为图方便各自将伐下的原木从山上滚下,不料其中一根木头砸伤了山下的行人丙,且无法确定是谁推下的这根木头。丙的损害应由______。
A.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B.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乙、丙分担
D.丙自己承担
A
B
C
D
B
[考点] 共同危险行为
[解析] 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情况。对于共同危险行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本题考查点为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及无意思联络的多数人侵权的区分,考生可以根据《考点解析》标注把握,题目中甲、乙造成行人丙砸伤,属于共同危险行为,故B选项正确。
14. 一日,甲发现一头走失的牛,便将其关在自家牛栏中,等待失主认领。当晚,天降暴雪压塌了牛栏,导致该牛死亡。第二天,甲请人将牛屠宰,花去屠宰费50元,牛皮和牛肉共卖得价款500元。该牛价值为1000元。后失主乙得知此事。则
A.甲、乙之间形成无因管理之债法律关系,乙应支付甲屠宰费50元
B.甲、乙之间形成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关系,甲应返还450元给乙
C.甲、乙之间形成不当得利之债法律关系,甲应返还1000元给乙
D.甲、乙之间形成遗失物返还法律关系,甲应返还500元给乙
A
B
C
D
B
15. 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
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A
B
C
D
A
[考点] 危害结果
[解析] 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对法益所造成的实际侵害,它具有因果性、侵害性、现实性、多样性和规范性。A项甲明知幼女孙某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根据司法解释已经构成强奸罪,所以A项所述甲的行为是侵害了孙某的合法权益,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害,所以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6. 甲、乙系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书面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则______。
A.若甲因抚育子女付出较多义务时,离婚时甲有权请求乙予以补偿
B.对于乙所负的债务,甲有义务清偿
C.对于甲所负的债务,双方都负有清偿义务
D.若甲、乙离婚,法院判决时应当根据财产的具体状况,照顾女方权益
A
B
C
D
A
[解析] 考查要点是夫妻债务的清偿和离婚后夫妻财产的处理。《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据此,选A项。《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据此,B、C项表述都不正确。《婚姻法》第39条第1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本款规定适用于夫妻共同财产,故D项表述不正确。
17. 下列哪个情形产生了不当得利之债______
A.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得到清偿
B.清偿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清偿所有债务
C.甲向乙支付昨晚赌博输掉的2000元钱
D.甲的耕田被乙误耕
A
B
C
D
D
[解析] 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只是产生了诉讼时效抗辩权,但是仍具有受领的权利,若是债务人还款付息仍然可以接受,A错。债权清偿期虽然未届满,但是债权人依然具有受领能力,这只是债务人自己决定放弃时效利益,B错。虽然赌博是非法债务,但是仍然是清偿的原因,不构成不当得利,C错。D项中,甲没有获得该利益的原因,却实际上收到该财产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
18. 甲公司为其生产的啤酒申请注册了“冬雨之恋”商标,但在使用商标时没有在商标标识上加注“注册商标”字样或注册标记。下列行为未侵犯甲公司的商标权的是______
A.乙公司误认为该商标属于未注册商标,故在自己生产的啤酒产品上也使用“冬雨之恋”商标
B.丙公司不知某公司假冒“冬雨之恋”啤酒而予以运输
C.丁饭店将购买的甲公司“冬雨之恋”啤酒倒入自制啤酒桶,自制“侠客”牌散装啤酒出售
D.戊公司明知某企业生产假冒“冬雨之恋”啤酒而向其出租仓库
A
B
C
D
B
[考点] 本题考点为商标权。
[解析] 根据《商标法》第57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A选项符合(1),C选项符合(5),均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属于商标法第57条第二项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提供仓储、运输、邮寄、印制、隐匿、经营场所、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等,属于商标法第57条第六项规定的提供便利条件。B选项中丙不是故意运输,不构成侵权。D选项的仓储行为则构成侵权。故本题选B。
19. 甲15岁,一日在商场看见妇女乙正在收银台付账,于是上前一把抢过乙手中的800元钱,转身向门口跑去。乙反应过来后,迅速追赶,快要抓住甲时,甲回身拔刀向乙的腹部猛刺,致使乙重伤。对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______。
A.甲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不能以犯罪论处
B.抢夺罪
C.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D.故意伤害罪
A
B
C
D
D
[考点] 转化型故意伤害罪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0. 甲在8楼阳台上浇花时,不慎将金镯子(价值3万元)甩到了楼下。甲立即让儿子在楼上盯着,自己跑下楼去拣镯子。路过此处的乙看见地面上有一只金镯子,以为是谁不慎遗失的,在甲到来之前捡起镯子迅速逃离现场。甲经多方询查后找到乙,但乙否认捡到金镯子。乙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
A.盗窃罪
B.侵占罪
C.抢夺罪
D.不构成犯罪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核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分。本题中,乙在捡到的金镯子之时,以为是谁不慎遗失的,虽然有对遗失物有非法占有的意图,但是,并不存在窃取和公开夺取的意图。因此,排除盗窃罪与抢夺罪。在甲找到乙要求返还时,乙拒不承认且拒不返还。因此,构成侵占罪。
二、多项选择题
1. 甲公司研发出一种生产电视机某种原件的技术,并获得发明专利,乙公司自行研发出该技术并用于生产,丙公司将乙公司生产的原件用于生产电视机,并由丁公司予以销售,乙、丙、丁公司都不知道甲公司拥有该项专利,且丙、丁公司能够证明其产品的合法来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公司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丙公司构成侵权,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C.丁公司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D.丙、丁公司不构成侵权
A
B
C
D
AB
[考点] 专利侵权
[解析] 本题中乙、丙、丁的行为都对甲公司构成侵权,而《专利法》第七十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丙、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2. 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______
A.现役军人妻子乙为从单位分房找单位领导甲求情,甲提出猥亵乙的要求,乙为了得到分房,就默认甲对其猥亵
B.甲拦路抢劫乙女,致乙女死亡。然后将乙尸体拖到树林中实施奸淫和猥亵
C.乙女到监狱探视正在服刑的儿子,晚上在监狱附近的招待所留宿。甲找到乙的住房中,声称是该监狱的监狱长,并说出了乙儿子的姓名和监号,还说哪个犯人得罪他就没好日子过。然后向乙提出猥亵要求,乙为了担心儿子受苦就同意了甲的要求
D.甲经常于晚间隐蔽在树林中,见有年轻女子经过,突然跳出拦住过路女子的去路、显示生殖器、且口出污言秽语
A
B
C
D
ABD
[解析] 上述A项大体属于相互利用、得到同意的情形。B项是抢劫和侮辱尸体行为。C项的情形足以认定为违背他人意志强制猥亵。D项不具有强制性,不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如属于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情形,可按照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否则无罪,作治安处罚。
3. 下列情形中,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有______。
A.甲殴打张某时,失手打中了路人李某,致其重伤
B.乙认为家长教训孩子天经地义,经常在家殴打孩子
C.丙误以为前来抓捕自己的警察赵某是仇家,挥棍将其打成重伤
D.丁开车欲撞死钱某,钱某被撞后倒地昏迷,丁误认为其已死亡于是离去
A
B
C
D
ACD
[考点]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解析]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分为假想非罪、假想犯罪、行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重发生误解。假想非罪是指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误认为不是犯罪,B选项即是假想非罪,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应排除。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有对象认识错误、客体认识错误、手段错误、行为偏差、因果关系认识错误。A项甲故意犯罪失手误中他人,属于行为偏差。C项丙误将警察当作仇家,属于对象认识的错误。D选项钱某被撞后倒地昏迷,丁误认为其已死亡于是离去,属因果关系认识的错误。因此A、C、D选项正确。
4. 下列关于犯罪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必备要件
B.犯罪构成的诸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
C.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适用刑罚法律后果的前提
D.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或规格
A
B
C
D
ABCD
[考点] 本题考点为犯罪构成的概念。
[解析] 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具体地说:(1)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必备要件。(2)犯罪构成的诸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正因为犯罪构成的诸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所以说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或规格。(3)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适用刑罚法律后果的前提。故本题全选。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事行为的有效条件的是______。
A.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B.双方当事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D.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授权
A
B
C
D
ABD
[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行为有效的要件。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可知,C项属于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A项为双方民事行为成立的条件之一。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只需要当事人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不要求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项说法错误。D项不属于民事行为成立或者生效的要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项。
6. 下列人员中属于可以限制减刑的是______。
A.甲因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B.甲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C.甲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出狱后当天因遭到邻居的嘲笑将其杀害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D.甲因为绑架3岁的孩子并将其残忍杀害而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A
B
C
D
ACD
[解析] 本题考查限制减刑的适用。《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D项。
7. 下列关于刑法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现行《刑法》是1997年制定的
B.《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附属刑法
C.广义的刑法包含一切形式的刑法,而狭义的刑法仅特指刑法典
D.《票据法》中规定的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法
A
B
C
D
AC
[考点] 本题考点为刑法的概念。
[解析] 刑法典,即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内容的法典,我国现行《刑法》是1997年制定的。A选项正确。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我国曾颁行过一部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颁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B选项错误。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如在《海关法》《环境保护法》《票据法》中规定的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目前,我国的附属刑法一般只重申刑法典的内容,没有确立新的犯罪与法律后果的具体内容。D选项错误。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上述一切形式的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C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C。
8. 甲用竹竿挑逗一条正在睡觉的狗(主人为丙),狗被惊醒后朝甲扑来,甲乘机躲在路过的乙的身后,乙被狗咬伤。则
A.乙既可以要求甲,也可以要求丙承担侵权责任
B.甲、丙应对乙的损失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C.如果乙要求丙承担侵权责任,丙不能以损失是由甲造成的为由免责
D.如果乙要求丙承担侵权责任,丙赔偿损失后,有权向甲追偿
A
B
C
D
ACD
9. 甲委托乙采购一批电脑,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丙一直以销售劣质手机为业,甲对此知情。关于手机买卖合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有权追认
B.甲有权撤销
C.乙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
D.丙有权撤销
A
B
C
D
ABC
[考点] 本题考点为无权代理的概念、效力、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解析] 无代理权,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这是无权代理的典型情形之一。无权代理本来是无效行为,“被代理人”对所谓的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但如果“被代理人”对此行为予以追认,则会使无权代理成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就应当对该代理行为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在无权代理中,相对人(第三人)对代理行为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而根据《民法总则》第171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只有善意相对人才享有撤销权。因此,本题中,甲有权追认,丙无权撤销。故D选项错误。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因此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因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受害方有权撤销该合同。一旦甲行使了追认权,甲即为该可撤销的合同的当事人,作为受损害方甲有权撤销,乙也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故本题选ABC。
10. 甲某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某的殴打。甲某回家后将钱藏起,到公安机关报案,称乙某抢劫了自己刚从银行提取的5万元钱。公安人员经调查发现破绽,最后从其家中将该5万元钱搜出,致使其诬告陷害他人抢劫的行径败露。甲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______
A.诬告陷害罪
B.伪证罪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A
B
C
D
AC
[解析] 《刑法》第243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诬告陷害罪是行为犯,所以只要诬告行为完成就是既遂,不以犯罪人实现使他人受刑事处罚的目的为既遂要件。
11. 甲公司以A型号产品为样品,谎称是B型号产品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之后市场行情变化,A型号产品价格大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公司有权以欺诈为由主张撤销合同
B.乙公司有权以欺诈为由主张撤销合同
C.乙公司有权要求按照合同履行双方义务
D.乙公司撤销合同前,甲公司可以请求乙公司支付货款
A
B
C
D
BCD
[解析]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欺诈方有权主张撤销合同,其也可以选择不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已经生效,双方应当履行合同义务。
12. 甲男反对女友乙在外打工,多次到乙女打工地某市A,要求其回家乡,乙不愿意。甲携带被其据短的枪管、子弹已上膛的单管猎枪及四发子弹第三次来到A市,要求乙跟其回家,乙仍不肯。后乙约其朋友丙某等三人一起再与甲见面,乙仍表示不愿随甲回乡。后来,在乙丙等人离开时,甲跟踪其后,‘因阻拦乙等人上出租车不成,遂掏出猎枪威逼乙、丙下车。丙下车后乘甲不备,扑上去抢夺甲的猎枪。甲急忙中对着丙小腿内侧的地面扣动扳机,子弹打破了丙的长裤,并在丙左膝内侧留下长5厘米、宽3厘米的表皮擦伤。对甲男应如何定罪处罚?______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非法持有枪支罪数罪并罚
B.以非法持有枪支罪一罪定罪处罚
C.不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是因为缺乏杀人的直接故意
D.不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是因为没有造成死亡结果
A
B
C
D
BCD
[解析] 本案要点是没有造成死亡结果的情况下能否成立间接故意杀人罪(未遂)。本案的事实中看不出或不能证实甲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或者伤害的直接故意,但存在间接故意。但是在没有造成死伤结果的情况下,通常不能认定构成犯罪未遂。假如行为人有杀伤的直接故意,则可以成立犯罪未遂。由此可见,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
13. 关于宣告死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没有顺序先后的限制
B.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C.被宣告死亡的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因死亡宣告的撤销而自行恢复
D.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继承法》取得其财产者返还原物或给予适当补偿
A
B
C
D
AD
[考点] 本题考点为宣告死亡。
[解析]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与被申请宣告死亡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和债务人等。以上利害关系人无前后顺序之分。A正确。《民法总则》第49条规定:“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并未死亡的,不影响该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但这并不是说该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有效的,有效与否要结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进行判断。B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死亡宣告被撤销的,婚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除外。C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照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民事主体返还财产。无法返还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取得其财产的,除应当返还财产外,还应当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D正确。故本题选AD。
14. 张某于2003年10月20日对一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进行破坏,情节严重。2008年10月21日张某因抢劫罪被公安人员抓获,交代了上述破坏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损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甲破坏名胜古迹的行为,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仍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应认为是对名胜古迹的持续破坏,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C.虽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但可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究其刑事责任
D.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A
B
C
D
BCD
[解析] 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刑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甲故意破坏名胜古迹的行为,最高可能被判5年有期徒刑,其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2008年发现其破坏名胜古迹的罪行,追诉时效才过5年,国家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后因追诉时效中断,追诉期限从2008年10月21日起重新计算,A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项。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______。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吸收犯
D.结果加重犯
A
B
C
D
A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处断的一罪。处断的一罪是指本来是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数罪,但因其固有的特征,在司法机关处理时将其规定为一罪。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属于实质的一罪。故选项A、C正确。
16. 对犯罪客体按其范围大小可划分为______。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A
B
C
D
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犯罪的客体的分类。按照范围大小,可将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直接客体是指某一具体负责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B、C项。
17. 甲乙约定卖方甲负责将所卖货物运送至买方乙指定的仓库。甲如约交货,乙验收收货,但甲未将产品合格证和原产地证明文件交给乙。乙已经支付80%的货款。交货当晚,因山洪暴发,乙仓库内的货物全部毁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乙应当支付剩余20%的货款
B.甲未交付产品合格证与原产地证明,构成违约,但货物损失由乙承担
C.乙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返还已支付的80%货款
D.甲有权要求乙支付剩余的20%货款,但应补交已经毁损的货物
A
B
C
D
AB
[考点] 本题考点为转移财产权的合同、合同解除的条件。
[解析] 根据相关规定,出卖人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货物已经交付,风险由乙方负责。所以,交货当晚因山洪暴发,乙仓库内的货物全部毁损,乙无权要求甲补交货物,相反甲有权要求乙支付剩余20%的货款。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未交的属于违约行为。但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故A、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本题中,甲如约交货,乙验收收货,合同的主要义务履行完毕,甲未将产品合格证和原产地证明文件交给乙属于对从义务的违反,不构成合同解除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本题选AB。
18. 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丁某构成盗窃罪
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
C.崔某构成窝藏罪
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A
B
C
D
AD
[考点] 本题考点为非法持有枪支罪、盗窃罪。
[解析] 非法持有枪支,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本题中,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丁某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不构成盗窃枪支罪。但崔某明知包里有枪,仍然藏在家里,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窝藏罪的对象是窝藏犯罪的人,而非物。故本题选AD。
19. 行为人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而采取自助行为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______。
A.为保护自己的权利
B.情势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
C.采取的手段适当
D.事后及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A
B
C
D
ABCD
[解析] 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自助行为属于私力救济方式之一。行为人实施自助行为的条件比较严格,一般需要具备如下4个要件:(1)为保护自己的权利;(2)情势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3)采取的手段适当;(4)事后及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可见,备选项应全选。
20. 下列哪些情形只能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______。
A.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B.《刑法》分则未明文规定犯罪主体包括单位的
C.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
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A
B
C
D
ABCD
[考点] 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区分
[解析] 依照《刑法》规定,ABCD项均属依照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的情形,均非单位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