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计算题1. 一笔贷款为10000元,贷款利率为年息10%,期限为1年,请按下列要求计算:
(1)用单利法计算其应支付的利息。
(2)若利息转换期为6个月(即6个月计息一次),用复利法计算其应支付的利息。
(1)单利法支付利息
I=10000×10%=1000元
(2)复利法支付利息

I=S-P
=11025-10000
=1025元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1. 怎样理解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这是最能体现中央银行这一特殊金融机构性质的职能之一。具体讲:
(1)对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存放汇业务;
(2)作为金融管理机构:集中存款准备金、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清算。
2. 简述“中立货币说”的主要观点。
中立货币论的主张者设想过控制利率或货币供应量等措施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在供求均衡状态下维持货币的中性,使货币对经济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起消极的危害作用。
3. 简述外汇风险的种类。
(1)交易风险。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的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
(2)会计风险。也称转换风险。主要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其风险受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所制约。
(3)经济风险。由于外汇汇率发生波动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
4. 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1)政府预算拨款供给资本金。
(2)借款。主要有财政借款、中央银行借款、政府部门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外借款等广泛途径。
(3)发行债券。国家开发银行主要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方式获得资金。
(4)吸收存款,主要是长期存款或向特定对象吸收存款。
5. 什么是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是外生的?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不受任何经济因素的制约和中央银行以外的部门左右,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和操纵,由中央银行根据政府的金融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而供应货币。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因为:(1)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通货均为不兑现信用货币;(2)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实现的,一定时期内金融当局对货币供给量有自主决策权,货币供应量由金融当局决定;(3)在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具有金融调控的功能和职责,调节货币供给量是其执行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
六、论述题1. 结合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际情况,论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1)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体制(或称多头监管体制)。由下列机构构成: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由此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国银监会,执行对银行和信托机构等的监管职能;中国证监会,负责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管;中国保监会,负责对保险市场的监管。
(2)金融监管目标:①保持金融稳定,减少金融风险;②防止垄断、公平竞争;③保护公众利益。
(3)金融监管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稽核征信手段、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和重点管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