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一个学生认为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同时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那么,他的道德发展处于公正阶段。
对 错
B
[解析] 题干中该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权威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会考虑行为的动机。
2.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知识、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评价。
对 错
B
[解析]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依次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有意义。
对 错
A
[解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强调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有意义。
4. 加涅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对 错
B
[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5. 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对 错
A
[解析] 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6. 学生在学习了基本概念后再做练习题,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对 错
B
[解析] 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即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括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派生类属学习不仅可使新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而且可使原有概念或命题得到充实或证实。学生在学习了基本概念后再做练习题这种学习是派生类属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8. 图文图式板书形象直观且重点突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 错
A
[解析] 直观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未来性特点的要求。
对 错
B
[解析] “活动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特点的典型例子。
10. 一般来说,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成正比,信度越高,则效度也越高。
对 错
B
[解析] 信度代表稳定性,而效度则需要同时具备稳定性和准确性。效度高时信度一定高,信度高时效度不一定高,但也不一定低。
11. 考试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命题、监考、阅卷三个环节,其中监考是核心环节。
对 错
B
[解析] 考试主要包括命题、监考、阅卷三个阶段,其中命题是核心环节。
12. 明确性是对课堂提问用语最起码的要求。
对 错
A
[解析] 明确性是对课堂提问用语最起码的要求,指的是教师的问话要表意明确、用语恰当。
13. 经常获得成功的学生会增强对自己能力的预测与估计,从而获得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对 错
A
[解析] 经常取得成功的学生会增强对自己能力的预测与估计,从而使他们获得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会使他们更积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判断。
14. 课堂规范一旦制定出来,就会被学生自动地接受,所以在制定时要考虑周详。
对 错
B
[解析] 课堂规范制定后并不一定会被学生自动接受,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5. 教育学生一面阅读一面画线做眉批可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对 错
A
[解析]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采取一些办法来维持有意注意。例如一面思考一面画图演示、一面阅读一面画线做眉批、经常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等。
16. 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对 错
B
[解析] 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个体最核心的人格构成,性格具有好坏之分。
17. 情境性认知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可以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
对 错
B
[解析] 情境性认知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8. 小王进行了一次人格测试,测试中要求小王用“是—否”或“同意—不确定—不同意”的形式来回答,小王参与的这种人格测试属于自陈问卷法。
对 错
A
[解析] 自陈问卷法多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即对拟测量的个性特征编制若干测题(陈述句),被试者逐项给出书面答案,依据其答案来衡量评价某项个性特征,是心理测试中最常用的一种自我评定问卷方法。
19. 有时纪律与个人动机会发生冲突,当个人动机相当强烈时,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
对 错
A
[解析] 有时由于纪律与个人的需要、动机发生冲突,而个人动机又相当强烈时,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
20. 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向他人或物体(借助字典、参考书等)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依赖性的表现。
对 错
B
[解析] 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向他人或物体(如借助字典、参考书等)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策略,而非依赖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