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我国的幼儿教育一向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个是______办园,一个是政府办园。
2. 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处于______地位。
3. 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______。
4. 幼儿的______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6. 社会教育应该坚持______和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7.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过程,同时也表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8. 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教育活动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分类,大致能够分为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和以______为核心的家园合作两大类。
9.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______和______。
10. 幼儿园教育要与______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三、判断题1. 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对 错
B
[解析]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指幼儿园教育。
2.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对 错
A
[解析] 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需求,但家同合作围绕的核心是儿童,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3. 幼儿教师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对 错
A
[解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反思与发展”部分指出,“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4. 语言是思维的先决条件,没有语言,婴儿是不会拥有知识的。
对 错
B
[解析] 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的,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的。
5. 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对 错
B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7. 教师在语言指导游戏时,语气应十分肯定。
对 错
B
[解析] 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有启发性,不能盲目地干涉。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教师可用游戏口吻自然制止幼儿的干扰行为。
8.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真实需要。
对 错
A
[解析] 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教育目标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真实需要。
9. 幼儿教师需要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和救助的基本方法。
对 错
A
[解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部分指出,幼儿教师要“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10.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对 错
A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启蒙性。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根基。所谓“启蒙”,即开发启蒙,启蒙教育应该是简单的、通俗的、基础的,易于开启幼儿智慧和萌发优良个性的教育。
(2)生活性。对幼儿来说,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比如,文明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立意识、与人相处时应有的态度和能力等,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离不开幼儿的生活经验,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实践。所以,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活动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3)游戏性。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游戏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4)活动性。对幼儿来说,只有具体的活动才是真实的学习。只有在活动中,幼儿才能理解学习的内容,直接获得学习经验;才能与他人交往,与环境互动;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5)潜在性。幼儿教育是启蒙性的、全面性的、基础的教育,它只需要向幼儿传递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概念,但涉及面极广,类型极多。从幼儿学习的角度看,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蕴藏在环境中、生活中、游戏中,教师的教育意图也蕴涵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之中。可以说幼儿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并发展起来的。
2. 请写出科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 简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3)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4. 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幼儿智力差异。
(2)幼儿性格差异。
(3)幼儿性别差异。
(4)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5. 幼儿发展评价方法有哪些?
幼儿发展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情境观察法。
(2)谈话法。
(3)作品分析法。
(4)问卷调查法。
(5)档案评估法。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1.
材料: 教师说:“请你们跟我这样做。”幼儿回答:“我就跟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喜欢。可是一天饭前做游戏,红红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像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为什么,她摇着头说:“我不想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就灵机一动,说:“那好,红红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游戏开始,红红每个动作都和我做的不一样,慢慢地,许多小朋友低声说:“老师,我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顿时,教室里沸腾了……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你会怎么做?请你阐述你的观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如果我是那位老师,我会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适时适当变化游戏活动的形式,使幼儿产生兴趣。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目标对活动做出及时调整,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2)观点及合理建议:
①“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指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教师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地伸展。例如,材料中,对于红红要跟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时,老师可以依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活动,采取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允许儿童和自己做的不一样,让童真、童趣得到自由伸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儿童的创造性。
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指出,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完整的人。儿童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当儿童在有自己意愿和兴趣的活动中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例如,材料中的教师可以采用“比一比,谁的动作最精彩”的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③“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儿童是受教育的对象,但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例如,材料中的老师可以让幼儿和自己做相反的动作,这样既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幼儿的注意与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