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四、判断题1. 在注意的种类中,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对 错
B
[解析]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 就认知风格而言,求异思维比求同思维更高明。
对 错
B
[解析]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有些学生倾向于采用求异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则趋于使用求同思维方式,但我们并不能说求异思维方式就比求同思维方式好些。对于某些问题来说,求异思维可能有效;而在一些场合,求同思维可能更合适。因此我们不能说哪一种认知方式更高明。
3.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对 错
B
[解析]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 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产生影响,这种迁移被称为顺向迁移。
对 错
A
[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以后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的影响。
5. 小学儿童使用学习策略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
对 错
A
[解析] 小学儿童虽然有时也能自发地使用学习策略,但这种使用通常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6. 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将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
对 错
A
[解析] 认知同化理论的三种同化模式包括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其中,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7. 成败归因是指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对 错
A
[解析]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8. 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对 错
A
[解析]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学习的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学习内容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9. 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对 错
B
[解析] 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因此,两种问题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
10. 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对 错
A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明确提出,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1.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12. 非师范院校不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八条规定,“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13. 学校对教师考核时,应当客观、公正、准确,不用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14.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