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对 错
A
[解析]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操作定向阶段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2. 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语言表现出来。
对 错
A
[解析] 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减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语言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3. 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对 错
B
[解析] 定势指的是由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先前解决过的同类问题起积极作用,对新问题的解决则起消极作用。
4. 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对 错
B
[解析] 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有结构问题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第二,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课本中的练习题多为这类问题。无结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
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他将人类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 错
A
[解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低谷现象”。
对 错
B
[解析] 在学习初期,学习效果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学习效果降低,甚至逐步减退,并出现性情易急躁烦闷的现象。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7.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对 错
B
[解析]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的评价。
8. 在突出“中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是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
对 错
A
[解析]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系统学制。拟订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 “教然后知困”“困然后能自强也”强调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主要是终身学习。
对 错
A
[解析] “教然后知困”“困然后能自强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的不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
10.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