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分类模拟3
单项选择题
1. 教育与劳动从分离到结合是在______时期。
A.奴隶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A
B
C
D
C
[解析]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样,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故选项C正确。
2.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______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A
B
C
D
B
[解析] 培根提出的是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3. 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______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
D.教育的终身化
A
B
C
D
C
[解析]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以及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______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A
B
C
D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
5. 教育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______
A.实践性
B.教育性
C.高效性
D.专业性
A
B
C
D
D
[解析]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更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
6.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政策
D.教育问题
A
B
C
D
D
[解析]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7.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这句话体现的是______
A.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B.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C.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A
B
C
D
C
[解析]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的意思是: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这体现的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8. “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______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A
B
C
D
B
[解析] 马克思的这段话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论述。这段话集中说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9.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______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A
B
C
D
C
[解析]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把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为一谈。
10. 以下不属于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A.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B.了解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C.了解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D.制定课程标准
A
B
C
D
D
[解析]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二是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D项与题干无关。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学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A
B
C
D
A
[解析]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故A项错误。
12. 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新要求,刺激了现代人多样化的、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推动现代教育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课程、结构等。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______特征。
A.生产性
B.未来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A
B
C
D
C
[解析] 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是指现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需要不断革新的。题干的描述正是现代教育的革命性特征的体现。
13. “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______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A
B
C
D
A
[解析]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原始社会的教育还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
14. 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______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A
B
C
D
B
[解析] “学会关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
15.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______
A.描述教育事实
B.揭示教育规律
C.探讨教育问题
D.分析教育现象
A
B
C
D
B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16.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______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
A
B
C
D
B
[解析]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幼猴学跳跃”只是动物自发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17.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是朱熹对______的解释。
A.愤
B.启
C.悱
D.发
A
B
C
D
C
[解析] 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18. 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______
A.教育
B.文化
C.国家的建立
D.学校的出现
A
B
C
D
B
[解析] 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19. 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______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培根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柏拉图
A
B
C
D
A
[解析]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 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初期
A
B
C
D
B
[解析] 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得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21. “有教无类”反映了教育的______
A.公平性
B.平等性
C.启发性
D.长期性
A
B
C
D
B
[解析]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体现了人们接受教育的平等性。
22. 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______
A.教育规律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A
B
C
D
B
[解析] 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是“源”与“流”的关系,“流”是指教育理论。
23. 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A
B
C
D
A
[解析] 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所以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保罗·朗格朗。
24. 下列关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教育的范畴是永恒不变的
B.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C.教育产生于劳动并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A
B
C
D
A
[解析] 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所以A项错误。
25.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A
B
C
D
B
[解析]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26.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______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A
B
C
D
C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原则。
27.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______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A
B
C
D
A
28.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______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A
B
C
D
D
[解析]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29. 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______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A
B
C
D
A
30.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______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A
B
C
D
D
[解析]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较受尊重。“学为文士”是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31.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__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A
B
C
D
B
32. 现代教育的______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A
B
C
D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现代教育的科学性的内涵。
33. 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______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A
B
C
D
C
[解析]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4.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时,______提出了“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A
B
C
D
A
[解析] 孔子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
35.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______
A.生产劳动
B.精神活动
C.社会劳动
D.物质活动
A
B
C
D
A
36. 教育立法是______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
A.现代
B.古代
C.近代
D.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A
B
C
D
C
[解析] 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37. 我国的私学开始于______
A.殷商
B.春秋
C.汉朝
D.唐朝
A
B
C
D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38. 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年龄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
A.孔子
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
D.亚里士多德
A
B
C
D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39. 实验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杜威
B.拉伊
C.凯洛夫
D.斯普兰格
A
B
C
D
B
[解析] 实验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伊曼和拉伊。
40. ______提出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庄子
A
B
C
D
A
[解析] 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