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
三、判断题1. “质剂”是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对 错
A
[解析]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2. 劳动与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识的产生。
对 错
A
[解析] 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转化为人脑,促使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3.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对 错
A
[解析] 郑国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5. 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对 错
B
[解析] 《九章律》是丞相萧何参照秦律制定,在秦律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傍章律》是叔孙通在高祖和晦帝年间制定,主要关于礼仪方面的内容。《越宫律》是武帝时张汤制定,主要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内容。《朝律》是武帝时赵禹制定,又名《朝贺律》。《约法三章》不属于汉律60篇。
6. 国家公务员对行政处分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可以提出申诉。
对 错
A
[解析] 《国家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一)处分;(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三)降职;(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五)免职;(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7.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排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干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它的哲学依据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原理。
对 错
A
[解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排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干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9. 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对 错
B
[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0. “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对 错
B
[解析] 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五朝会典》《大清会典》。它是按行政机构分目,内容包括宗人府,内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职能及有关制度。从内容看,是以行政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汇编,详细记述了清代从开国到清末的行政法规和各种事例,反映了封建行政体制的高度完备。它不仅是清朝行政法规大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行政法典。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下面案例。共10分。)
1.
材料:刘甲与刘乙乃兄弟,刘甲19岁,刘乙16岁。二人某日到饭店吃饭,刘甲与张某发生口角并打了起来,刘乙帮其兄刘甲打张某。派出所对刘甲、刘乙每人处以罚款50元的处罚。张某不服,向县公安局申诉,县公安局改处各拘留5日,刘氏兄弟俩不服。
问:刘氏兄弟俩可否不经上级公安机关复议直接对县公安局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如何提起行政诉讼?应否公开审理?
刘氏兄弟可对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不经申诉而直接起诉。案件应该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刘氏兄弟俩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虽然两兄弟中有未成年人,但由于未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应该公开审理。
六、综合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
1.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他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当前实际,分析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我国现阶段的现实状况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国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会凸显出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也会出现。这些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隐含潜在的发展风险,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难题。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够改善我国现阶段的现实状况。如题目材料中所说,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国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平台和载体。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机制已基本建立,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还不完善,亟待健全。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能够改善我国现阶段的现实状况的一条现实途径。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目标与现实需求。而且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是解决我国转型时期矛盾的有效途径,才能够解决材料中叙述的我国现阶段的现实状况的困境。我国目前重刚性、轻柔性,管、卡、压、罚并举的社会管理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好的管理方法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和途径。
综上所述,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