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①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搭上北上的列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吧?
生:小兴安岭。
师:对,那同学们谁愿意成为“小列车长”,边朗读课文边带着我们往小兴安岭驶去啊?
(学生举手朗读,教师予以点评)
师(笑):刚才在“小列车长”的带领下,我们已经领略到真正的小兴安岭的风景了。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小列车长”先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又分别讲述了小兴安岭的什么风景,最后又以什么作为介绍的结尾?
生:他先给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总的特点——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又分别讲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小兴安岭的风景特色,最后又总结了一下,说小兴安岭是个大花园、大宝库。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间或点评,最终予以明确)
明确:“小列车长”为我们介绍小兴安岭的顺序,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总写小兴安岭树多、绿意浓郁,为下文写四季小兴安岭的树木做好铺垫;再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分写四季美景与各季节风景的特色与丰富多彩;最后又对四季特色与物产进行总述,直言小兴安岭是个巨大的花园和宝库,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假设搭上列车,北上小兴安岭;学生争当“小列车长”,积极为“乘客”解说沿途风景。通过此种方式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更为直接地在初读课文阶段感知课文的内容与结构,展开对下文的学习)
②再读课文,分析内容
师:同学们在刚才浏览小兴安岭四季风景的过程中,有没有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生各自发言)看来同学们喜欢的季节各不相同,那我们就从喜欢人数最多的夏季开始吧!(教师视学生喜欢季节人数确定段落教学顺序)
A.小兴安岭的夏天
学生自由读第③自然段,以同桌两人为单位,相互讨论圈出段落中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师:通过这两个词,你感受到小兴安岭夏季的树木是怎样的?
生:十分茂密。
师:对,茂密。那么在本段第一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极好?换成其他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教师指名回答并予以明确)
明确:第一句话中,“封”“挡”“遮”几个词用得好。如果替换成其他词语,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三个词不仅以观者的视角表现出了观者见到茂密森林的真切感受,而且委婉又有效地表现出了森林太过茂密以致人们视线无法达到远处、完全看不完天空的场景。
师:夏季的小兴安岭还有什么是足以让你心动呢?
生:“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师:这一句写了什么啊?(生答“雾”)对,这一句写了小兴安岭的晨雾,而且是乳白色的晨雾。整个森林都浸在这种乳白色的浓雾里。那么,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把“浸”字换成“泡”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
“浸”字不能换成“泡”字。“浸”与“泡”虽然都有“泡在液体里”的意思,但是“泡”更强调长时间地在液体里,而“浸”则有融入、沉浸的意思。晨雾时间短且浓得似乳白色的奶,整个森林都融入这浓浓的乳白色中了,因此用“浸”更恰当。另外,“浸”字更加书面语化,情感色彩方面更显轻、缓、雅致,用于此处合适。
师:第三句写的是太阳出来之后小兴安岭的景象,这里为了描写阳光四射,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喻为利剑,展现出了阳光四射的穿透性。阳光划破浓雾,将美丽、清晰的夏景瞬间摆在我们的面前。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不仅说出了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还说明了它的作用。最后一句中还有一处也运用了修辞手法,大家找一找,说一说。
生:最后一句中也运用有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兴安岭盛开着各色野花的草地比喻为美丽的大花坛,使其形象更加具象化、形象化,更容易使人感知到它的美。
师(小结):夏天的小兴安岭真是枝繁叶茂,让我感觉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可是,具有这么强大生命力的小兴安岭,在刚刚苏醒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春天吧!
(教师引导学生按春、秋、冬的顺序继续展开教学,之后对四个段落内部的描写顺序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四段均以“先写树或树林,再写当季的其他景物”的顺序展开描写的规律,强调动词在各段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日常习作中学会准确用字用词,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夏季开启小兴安岭的四季之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在学习介绍小兴安岭夏季风景的文段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文段文意、表达方式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更好地展开对其他三个季节风景的学习,掌握课文内容)
③齐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师(总结):从前文我们知道,小兴安岭不仅树的数量多,而且品类多,一年四季色彩变幻,景色美丽。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动物与其他珍稀植物均聚于此,秋天物产丰富,更使它无愧于担当“巨大的宝库”一称。
师:我们的小兴安岭如此美丽富饶,可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在知道小兴安岭是我们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同时,我们还应努力去爱护它、保护它,让它能一直与我们同在!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分段学习至课文的整体感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既能极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又能在齐读、讨论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意义、情感,有助于培养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保护身边一草一木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