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项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数学推理共10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请开始答题:
数学运算共10题。要求你自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要求你充分利用所给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
请开始答题:
图形推理每道题包含问题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问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也存在某种差异。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你要从中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并把这种规律正确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或者依据图形变化的规律进行选择。
请开始答题: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达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你选出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在回答问题时,你可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和对事件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作些补充和合理的假设,来填补欠缺的信息,但要注意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请开始答题:
1. 进行商品市场调查 (2)培训调查员
(3)撰写调查报告 (4)统计数字
(5)成立市场调查小组
A.5—1—2—4—3 B.1—3—2—4—5
C.3—4—5—2—1 D.5—2—1—4—3
A
D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可知(3)为最后结果,排除B、C项,先培训调查员再进行市场调查,因此(2)在(1)之前,故选D。
2. 后卫防守对方进攻 (2)对方前锋禁区假摔
(3)教练员愤怒地离开球场 (4)报纸抨击裁判员黑哨
(5)裁判员判罚对方点球
A.2—3—5—1—4 B.2—5一l一3—4
C.1—2一S一3—4 D.1—4—5—3—2
A
C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可知(4)为最后结果,排除D项,判罚点球一定是在犯规之后,教练员不服,愤然离场,故选C。
3. 新一代电视机大受欢迎 (2)电视机市场饱和
(3)效益明显好转 (4)调整电视机的生产策略
(5)某厂电视机部件大量积压
A.2—5—4—1—3 B.1—4—2—3—5
C.2—4—3—5—1 D.4—2—1—3—5
A
A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可知(3)为最后结果,因此排除B、C、D项。
4. 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2)发明塑料
(3)产生白色污染 (4)制成各种塑料制品
(5)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A.2—4—3—5—1 B.2—4—5—3—1
C.1—2—3—4—5 D.1—2—4—3—5
A
B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可知(2)为起始事件,排除C、D两项,因为塑料制品都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于是产生白色污染,因此(5)在(3)之前,故选B。
5. 传回月面图象 (2)发射火箭
(3)卫星进入月球轨道 (4)嫦娥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
(5)卫星进入地球轨道
A.3—1—2—4—5 B.2—4—5—3—1
C.3—4—5—2—1 D.2—4—3—5—1
A
B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可知(2)为起始事件,排除A、C两项,卫星要先进入地球轨道,然后才进入月球轨道,因此(5)在(3)之前.故选B。
6. 泥石流发生 (2)不合理开挖
(3)连日暴雨 (4)损失巨大
(5)山体破坏
A.2—5—1—2—4 B.2—5—3—1—4
C.3—l—2—5—4 D.2—l—5—3—4
A
B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可知(2)为起始事件,排除A、C两项,连日暴雨造成泥石流发生,因此(3)在(1)之前,故选B。
7. 侵权被告上法庭 (2)强制执行
(3)拒不赔偿 (4)调查取证
(5)法庭判决
A.3—1—4—5—2 B.1—3—4—5—2
C.1—4—5—3—2 D.1—5—3—4—2
A
C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可知事件的发生过程是原告侵犯被告的权利,被告上法庭,法庭经过调查取证,证实了原告侵权成立,判断原告进行赔偿,但是原告拒不赔偿,最后法院强制执行。
8. 安排结构 (2)立意
(3)选题 (4)完成论文
(5)查阅资料
A.3—2—1—5—4 B.2—1—3—5—4
C.2—3—5—1—4 D.3—5—2—1—4
A
D
[解析] 此事件的发生过程为:先想好一个选题,然后查阅资料确定这一选题,根据资料立意、安排论文结构,最后完成论文。
9. 发展公共交通 (2)交通拥堵
(3)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5)私家车大量增加
A.2—1—3—4—5 B.1—3—2—4—5
C.5—2—1—3—4 D.3—4—1—5—2
A
C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可知(4)为最后结果,故选C。
10. 机要秘书登记 (2)领导批示
(3)承办部门执行 (4)收到上级文件
(5)文件归档
A.4—2—5—1—3 B.2—4—1—5—3
C.2—1—5—3—4 D.4—1—2—3—5
A
D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可知(5)为最后结果,故选D。
逻辑判断下列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
1. 某大学所有公共管理专业的二年级贫困生都申请到了助学贷款。所有申请到助学贷款的学生都交齐了学费。有些公共管理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通过课余做家教来积攒学费。只有交齐了学费,该大学才能让学生注册。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人课余做家教,但也有人没有交齐学费。
据此,下列除了哪项判断其余各项判断都必然为真?
A.该大学所有公共管理专业的二年级贫困生都交齐了学费
B.该大学做家教的学生中可能有公共管理专业二年级贫困生
C.该大学有人没有注册,他们可能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D.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贫困生都顺利注册
A
D
[解析] “只有交齐了学费,该大学才能让学生注册。”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但是交齐了学费不一定就都能注册。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贫困生不一定都申请到了助学贷款,题中提到公共管理专业的二年级贫困生都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其他年级的题中并没有讲到。故没有足够的条件推出D项。
2. 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A
B
[解析] 题干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后件推出否定的前件,因此好汉能推出到过长城,故选B。
3. 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
下列哪项判断与上述判断的涵义最为相近?
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A
B
[解析] 题干属于模态命题,根据模态命题推理规则,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能够推出有些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4. 小张一定想报考某中学。因为所有想报考某中学的小学生都参加了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而小张参加了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
下列哪项判断能够最好地加强上述论证?
A.所有想参加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的学生都想报考该中学
B.有的不想报考该中学的小学生也参加了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
C.小张在小学6年学习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D.小张参加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是因为他父母强烈建议他参加
A
A
[解析] 只有结合A项才能推出题干的结论,否则即使参加冬令营也不一定想考某中学,那么小张也不一定想考某中学。
5. 为了实施最佳配合,在确定某排球赛上场队员的组成时,甲、乙、丙三位教练对小王和小李是否上场表态如下:
甲:“只有小王上场,小李才上场。”
乙:“如果小王上场,则小李上场。”
丙:“或者小王上场,或者小李上场。”
据此,下列哪项判断为不可能推出的结论?
A.三人的话都是真的 B.三人的话都是假的
C.三人的话两假一真 D.三人的话两真一假
A
B
[解析] 使用假设法。假设三人的话都是真的,三人的话与推理规则没有冲突,故能推出。假设三人的话都是假的,丙的话为假,则小王没上场,小李也没上场。根据“当p为真,q为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为假,其余情况都为真”可以推知甲、乙的话都能推出,都是真的,与假设矛盾,不能推出;故选B。无论甲的话为假或是乙的话为假,都能推出其余人的话是真的,那么可知能够推出三人的话两真一假,而不能推出两假一真,此题出题不严谨,实际上 C项也是不能够推出的。
6. 目前,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已经大大改变,人们普遍使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因为有关部门最近在一所高校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中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人已占到被调查对象的95%。
下列陈述中哪项判断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大学生追求时尚,对新技术容易适应
B.仅有5%的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正在学习互联网通信技术
C.调查的范围太小,恐怕不能反映当前所有中国人的真实情况
D.有些大学生仍喜爱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
A
C
[解析] 题干的结论是人们普遍使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情感交流。而它所用的论据是高校中调查显示学生中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人已占到被调查对象的95%。题目要求选出最削弱论点的陈述,就是要找到最削弱论据的陈述。选项A是支持论据的,选项 B、D削弱力度不够强,所以,本题选C。
7. 天降大雪,多条高速公路纷纷关闭,有些高速公路管理者认为,如果不关闭高速公路,就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是,很多司机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据此,下列哪项判断最有可能是这些司机所同意的观点?
A.在积有冰雪的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车,很容易出车祸
B.交通事故在所难免,关闭了高速公路,也有可能在普通公路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C.不关闭高速公路,也不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D.高速公路越关闭,则冰雪越不容易融化;冰雪不容易融化,则高速公路越要关闭
A
C
[解析] 此题考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否定。管理者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司机不同意这种观点,即否定这一命题,只有当前真、后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错误的,故选C项。
8. 某公司举行假面舞会。张先生与张女士头戴不同颜色的面具相遇。
“我是一位先生。”戴红色面具的那位说。
“我是一位女土。”戴黄色面具的那位说。
说完后,两人都笑了。因为他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
据此,可以推断出下列哪项判断为真?
A.张先生说真话,他戴红色面具 B.张先生说假话,他戴黄色面具
C.张女士说真话,她戴红色面具 D.张女士说假话,她戴黄色面具
A
B
[解析] 使用假设法。假设选项A为真,那么张女士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干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相悖。故排除A。假设选项B为真.张先生说假话,那么张女士说的也是假话,这与“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相符。假设选项C为真.张女士说真话,那么它应该戴黄色面具,所以,选项本身就是错的。假设选项D为真,张女士说假话,她应该戴红色面具,所以,选项本身也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9. 某机关接待科一日迎来三位访客:老赵、老钱和老孙。会谈后,该科三位同志发现,本科的科长、副科长和科员三人的姓恰好与这三位访客的姓一样。另外,还存在下列情况:
(1)访客老钱的家在无锡。
(2)访客老赵是位老工人,有28年工龄。
(3)副科长家住在南京与无锡之间的某地。
(4)科员与孙姓同志竟然是小学同学。
(5)访客之一是副科长的邻居,他也是一位老工人,工龄按年头算恰好是科长任职时间的3倍。
(6)与副科长同姓的访客家住南京。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推出下列哪项判断为真?
A.科长姓赵,副科长姓钱,科员姓孙 B.科长姓钱,副科长姓孙,科员姓赵
C.科长姓孙,副科长姓赵,科员姓钱 D.科长姓孙,副科长姓钱,科员姓赵
A
C
[解析] 使用排除法。根据条件(1)与(3)可知副科长不姓钱,排除A、D两项。再根据条件(1)、(2)、(3)、(5)可知副科长的邻居姓孙,再根据条件(6)可知副科长姓赵,故选 C。
10. 某机关要从赵一、钱二、孙三、李四、周五、吴六等六位同志中选拔三位同志组成团队出国公干。基于多种原因,在人员组成上,有关领导通过长期工作考察,得出下列判断:
(1)如果不选拔钱二,则不选拔李四。
(2)或者不选拔赵一,或者不选拔孙三。
(3)只有不选拔钱二,才不选拔孙三。
(4)如果选拔吴六且不选拔周五,则选拔李四。
(5)选拔赵一和吴六。
据此,下列哪项判断正确表达了领导还要选拔的一位出国人选是
A.钱二 B.孙三 C.李四 D.周五
A
D
[解析] 根据条件(2)、(5),可以推断出不选拔孙三。再由条件(3)可以推出不选拔钱二。再由条件(1)可以推出不选拔李四。再由条件(4)可以推出,选拔周五。
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其中正确答案可能不只一个,多选、少选、漏选均不得分。
请开始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