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二、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 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也揭示了教师职业劳动的______特点。
4.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______、再现三个环节。
5. 一个学生用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发音始终不准确,这是学习的______。
6.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判断题1.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
对 错
A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方面的内容。
2.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对 错
A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3. 由于疲劳、成熟、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导致的行为变化属于学习。
对 错
B
[解析]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者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由疲劳、成熟、机体损伤以及生理变化导致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4. 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对 错
A
[解析]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三个方面,它们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与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是相一致的。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必然低。
5. 高原现象指的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现象,高原现象具有普遍性。
对 错
A
[解析] 高原现象指的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现象,高原现象具有普遍性。
四、案例简答题(共44分)1. 李老师是某中学小有名气的数学老师。他备课非常认真,自己对课上和作业里的每道题都事先演练,课堂讲解清晰明确,教学效果良好,课外作业坚持全批全改,发现作业有错误就要求学生订正并罚抄10遍,每次测试都进行细致的质量分析,及时在班上公布每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他每年都挑选几位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自己家里进行辅导,被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学科竞赛的好成绩。他的辅导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收费,但也没有拒绝家长们的礼物。
问题: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联系材料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李老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环节非常认真,体现了李老师爱岗敬业。
但李老师的某些做法造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李老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并将测试成绩在班上公布,过分强调了学生分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原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材料中,李老师在给学生补课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收费,但是也没有拒绝家长的礼物,给学生树立了非常恶劣的榜样。
第三,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原则。关爱学生的原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罚学生抄写作业,涉嫌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全体学生。
2. 小学生晓峰在操场上体育课,练习打排球,体育教师给学生讲解垫球技术要点后,特别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因为操场地面凹凸不平,晓峰抢球时不慎摔倒在地,头撞到了地面凸起的地方,造成头部流血和小腿骨折。体育教师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晓峰住院治疗共花医疗费、护理费5000元。
问题: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分析在这个事件中承担责任的主体是谁?为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材料中事件的责任承担主体是学校。原因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因为操场地面凹凸不平摔倒致伤,说明学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定,虽然老师强调了安全事项并将其及时送医院,但学校仍应承担责任。
3. 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老师不耐烦地说:“某某同学,你总喜欢这样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问题: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或策略。
该教师的行为不妥当。该教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态度,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要求。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当中,主动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我为这位青年教师设计的处理办法是这样的: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再次,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真正结合教材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要把学生的发言当成鲜活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与预设的有机统一。
4.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他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他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
问题:甲、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1)甲同学活泼好动、热爱交际,属于多血质;乙同学安静稳重、喜欢沉思,属于黏液质。
(2)作为教师,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甲同学要多安排任务或对甲同学从严要求;对乙同学多安排需要耐心的任务或对乙同学更多的鼓励、提高效率
五、写作题(20分)1.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以书为伴、终身学习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要求,围绕“书”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终身学习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题目自拟,300字以上。
[范文] 读书:教师一生的功课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教师,而言,书籍,是专业成长的“能源”,是教师须臾不能离弃的职业伴侣,读书更是教师须臾不能懈怠的人生功课。
读书能够让教师享受专业幸福。教师对其职业大抵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理解为生活的手段,关注职业活动带来的物质待遇和名誉标识,愉悦或痛苦大都源于这些外在因素;二是理解为生活的本身,关注职业活动的过程及其意义,愉悦与痛苦也大都源于职业活动本身的效果。前者的价值取向存在致命缺陷,即主观需求与客观供给处于悖论之中,即人一旦陷于欲望泥潭,便永无满足,然社会所能给予的恰恰有限;而后者的价值取向具有潜在优势,即人愈是专注于活动本身的意义,事物便愈会敞开意义的空间,给探索者以获得意义与价值的机会。教师专注读书,乃是摆脱名缰利锁、感受专业幸福的一剂良药,因为那些充满哲理、富有诗意、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书籍,给教师以睿智的眼光,深沉的思想,更好地去发现生命的真谛,参悟教育的意义,让教师从容行走于美好的教育世界。
好好读书吧,老师们!也许,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好好读书吧,老师们!至少它可以让我们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解,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话语;好好读书吧,老师们!这是我们一生都要攻克的人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