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我国学制体系由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中等教育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构成。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对学校教育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慈相济。
对 错
B
[解析] 这句话出自于苏霍姆林斯基,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这表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注意长善救失。
3. 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对 错
B
[解析] 从长期来看,教育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素质,有助于劳动力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生产发展。从短期来看,经济发展就是经济规模扩大,地区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而这些与教育创新的相关性不大,尤其是当教育创新的方向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时,则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教育创新不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4.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对 错
A
[解析] 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5.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智力活动。
对 错
B
[解析] 反射学说认为,人的一切心理现象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 一般来说,最先遗忘的是对学生没有重要意义、不引起学生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或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那些材料。
对 错
A
[解析] 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遗忘的进程不均匀,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缓;识记的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最先被遗忘的是那些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不引起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没有重要性的材料;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过程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平均的诵读次数和时间也越多;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比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7. 表象是人脑对已有经验、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对 错
B
[解析]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描述的是想象的概念。
8. 一位教师在课前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走进课堂上课时仍能谈笑风生,说明其意志的自制性品质。
对 错
A
[解析] 意志的品质包括自制性、果断性、独立性和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就是将主观能动性加以运用和发挥,它表现为个体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10.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过程的增多而增长,能力的发展有一定限度。
对 错
A
[解析]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是不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获得、技能掌握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在一生中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积累,日益增长,而人的能力则不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表现为逐渐形成、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11. 所谓服从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对 错
A
[解析]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就是从众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2.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之为场独立型。
对 错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而不是场独立型。
13.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对 错
A
[解析]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是教师的义务之一,并在法律上规定我国教师有权享有在职培训。
14.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仿的榜样,这是由社会舆论决定的。
对 错
B
[解析]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着教师要为人师表。
15.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不包括学前教育。
对 错
A
[解析] 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初级教育)和中学(初级中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