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对 错
B
[解析]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故题干中母鸡带小鸡不属于教育现象。
2. 不同学生受同一老师教育心理反应各有不同,说明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对 错
B
[解析] 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在同一班级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由于个体差异(生理成熟、遗传因素)影响,各个学生的心理反应可能各不相同。
3.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于零到一岁的婴儿,家长应该积极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其需要。
对 错
A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婴儿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家长应该积极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婴儿的需求。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得收取学费,但可以收杂费。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5. 学校通过对学生的优良品德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
对 错
A
[解析] 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建立也可以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6. 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对 错
A
[解析] 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7. 某校将操场改为对外开放的临时停车场,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对 错
A
[解析]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学校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8. 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群发性活动。
对 错
B
[解析] 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小组活动,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
9. 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对 错
B
[解析] 题干表述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教学四阶段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等。
10. 一个有效测验包括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三个基本特征。
对 错
B
[解析] 一个有效测验应该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四个基本特征。
11. 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
对 错
IB
[解析] 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12.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干扰的影响。
对 错
B
[解析] 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信息对前面学习的信息的干扰叫作倒摄抑制。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13.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程度将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对 错
B
[解析] 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4.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对 错
A
[解析]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15. 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对 错
B
[解析] 显性课程也称为公开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无论是哪一类课程,学生都会既获得学术性知识,又获得非学术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