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1. 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以教师为主体,并应当根据学校实际,保证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和女教师代表。
对 错
A
[解析] 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代表不得低于代表总数的60%,并应当根据学校实际,保证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和女教师代表。
2. 节假日补课并不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生,是合法的。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教育部门给予处罚。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4.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要求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即要求“教育先行”。“教育先行”的含义是指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必须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否则经济会有停滞或者倒退的危险。
对 错
B
[解析] 教育先行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题干中关于“教育先行”概念的叙述,只是叙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且“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必须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否则经济会有停滞或者倒退的危险”的说法过于绝对。
5. 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对 错
B
[解析]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实质上,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6. 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德育。
对 错
A
[解析] 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7. 板书要求整齐、规范、美观,因此板书的文字、图标等格式要统一,不得有变化。
对 错
B
[解析] 板书的形式与内容尽可能地完善、统一,更容易使学生在美感中接受知识。但是,板书的设计并非不得有变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8. 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对 错
A
[解析] 班级是学生全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9. 良好的仪表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本条件。
对 错
B
[解析] 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树立威信的基本条件。
10.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储存时间大约为2秒至1分钟。
对 错
B
[解析]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储存时间一般为0.25~2秒。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
11. 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
对 错
A
[解析] 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
12. 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超过100%,会因学习疲劳而产生“报酬递减”的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对 错
B
[解析] 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13.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条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