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语理解1. ①民谣说的就是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谁发现了石牛、石鼓的记号,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②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国”被吴三桂消灭
③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④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大西国”。
⑤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④②①③⑤
- B.③①⑤④②
- C.④②③⑤①
- D.③⑤④②①
A B C D
D
[解析] ①⑤中的“民谣”指的均是③中的“民谣”,故①⑤均应在③之后,排除A。④说的是张献忠起义建立政权,②说的是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①说的是张献忠退出成都时藏宝藏,依据时间逻辑可确定三句顺序为④②①。这三句是对⑤句“历史之谜”的具体阐述,应接⑤句之后。故排除B、C。本题选D。
5. ①某官方网站开展的“你最关心哪些改革关键词”的网络调查显示,收入分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位居前列。
②“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③一言以蔽之,民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④当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改革的方向和落点。
⑤理想的生活没有唯一的尺度,国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没有止境,达到一个标准之后,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⑥所有这一切,离不了改革的全面深化。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②⑤④①③⑥
- B.①④②⑤⑥③
- C.②⑤①④⑥③
- D.①⑤②④③⑥
A B C D
A
[解析] ②句末尾和⑤句开头都提到“理想的生活”,根据话题一致原则,⑤应紧跟②后面,排除D项。结合句意,③句中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优美的环境”恰好对应①句中“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故③应紧跟①后面。本题答案为A。
14. ①瑶族的师公、道公都有一套瑶经。
②历史上,瑶族曾有过自己的文字。
③瑶族超度亡魂的经书,内容与汉区道士的道经大致相同,道公解释称经书是从汉人中学来。
④瑶经用汉文记载,但也夹杂一些土俗字,这是道经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
⑤据清乾隆《贵州通志》记载:贵定县瑶族“有书名榜簿,皆圆印篆文,其义不解,珍为秘藏”。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⑤②④①③
- B.④③①⑤②
- C.②⑤①④③
- D.①④③②⑤
A B C D
C
[解析] 结合句意,“历史上,瑶族曾有过自己的文字”属于关于瑶族文字情况的概述,“据清乾隆《贵州通志》记载”属于瑶族有文字的具体的例证,由此可推断,⑤应紧跟在②之后。排除A、B项。比较①②两句,②包含时间,主体,具体事件,更适合做段首。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