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1. 货币贬值一定会使一国的国际贸易状况恶化。
对 错
B
[解析] 货币贬值不一定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一国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那么,该国的货币贬值一定能够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收支。
2. 一切影响商品国内、国际价值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一切影响使用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均会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对 错
A
[解析] 一切影响商品国内、国际价值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一切影响使用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均会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3. 由于商品运输是边生产边消费,所以运输的产品不能像工农业产品一样,可以储备起来,以供需要时消费。
对 错
A
[解析] 由于商品运输是边生产边消费,所以运输的产品不能像工农业产品一样,可以储备起来,以供需要时消费。
4. 内地与台湾之间的贸易,主要经过香港转口。
对 错
A
[解析] 内地与台湾之间的贸易,主要经过香港转口。
5. 在国际交换中,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双重性。
对 错
A
[解析] 在国际交换中,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双重性。
6. 无谓损失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部分。
对 错
B
[解析] 无谓损失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没有得到的部分,不仅包括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且还包括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因此是错误的。
7.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 错
A
[解析]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8. 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登记后才能开展业务活动。
对 错
B
[解析] 外国企业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申请获得国务院批准后,应当在批准之日起的30天内,持批准证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理登记手续,填写登记表。缴纳登记费,领取登记证之后才能开展业务。
9. 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家考核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时使用的利润指标、盈亏指标等都是通过对外贸易价格表现出来的。
对 错
A
[解析] 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家考核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时使用的利润指标、盈亏指标等都是通过对外贸易价格表现出来的。
10. 劳动生产力水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对外贸易也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但这种经济效益是相对的。
对 错
A
[解析] 劳动生产力水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对外贸易也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但这种经济效益是相对的。
四、简答题1. 什么叫金融危机?它将对一个国家带来怎样的难题?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给国家带来的难题有: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伴。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2. 简述货币市场及其特点。
货币市场通常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
它有三个显著特点:
(1)交易期限短,多为3~6个月之间。
(2)交易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3)交易工具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3. 简述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的形式保持财富的数量。影响人们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
(1)人们的实际收入。实际收入越高,支出水平越高,需要的货币数量也就越多。因此,货币需求和实际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2)商品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越高,对货币需求量也就越大。所以货币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3)利息率。利息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货币需求就下降。所以,货币需求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
4. 简述失业类型以及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
在现代经济学中,按不同的标准,失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
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
五、论述题1. 试述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实例说明。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的活动。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再贴现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都会降低各商业银行在这三种活动中的利润,从而控制各商业银行减少这种活动,从而减少各商业银行手头的现金,收缩各商业银行向各企业的贷款行为。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经济发展过热的倾向,使经济发展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相反,在经济萎缩的时期,中央银行就要降低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或是增加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买方行为,意图是让各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的贷款,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让经济从萎缩的状态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