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题31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______㎡,且容积不宜大于______m
3
。
A.500;1600
B.800;1600
C.500;3600
D.800;3600
A
B
C
D
A
[解析]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
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小于______的泡沫灭火系统。
A.10
B.20
C.30
D.40
A
B
C
D
B
[解析]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小于20的泡沫灭火系统。
3. 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______。
A.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
B.流散的B类火灾场所
C.不大于100㎡的流淌B类火灾场所
D.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
A
B
C
D
D
[解析] 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火灾场所。(2)流淌B类火灾场所。(3)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
4. 下列不属于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的是______。
A.隔离作用
B.辐射热阻隔作用
C.化学抑制作用
D.冷却与窒息作用
A
B
C
D
B
[解析] 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有:(1)化学抑制作用。(2)隔离作用。(3)冷却与窒息作用。
5. 在
这个公式中,K在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值______。
A.0.7~0.8
B.0.8~0.9
C.0.9~1.0
D.1.0
A
B
C
D
A
[解析] K是指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7~0.8;容纳人数为2000~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8~0.9;容纳人数为500~2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9~1.0;其他场所可取1.0。
6. 在某商业中心的消防设计中,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______m。
A.10
B.15
C.20
D.30
A
B
C
D
D
[解析]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7.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15层及以上时,公式L
1
=A
k
vN
1
中疏散门开启数量N
1
取______。
A.1
B.2
C.3
D.4
A
B
C
D
C
[解析]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15层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
1
=2;当地上楼梯间为15层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
1
=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
1
=1;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设计跨越楼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
1
=跨越楼层数,最大值为3。
8. 建筑高度大于______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A.25
B.50
C.75
D.100
A
B
C
D
B
[解析]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9. 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信号后,下发控制命令至消防应急灯具,控制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状态。上述是______系统的工作原理。
A.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
B.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
C.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
D.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
A
B
C
D
B
[解析] 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应急照明控制器通过实时监测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实现灯具的集中监测和管理。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控制器接收到消防联动信号后,下发控制命令至消防应急灯具,控制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
10. 当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时,可选择的接入方式是______。
A.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电话用户线或电话中继线接入公用电话网
B.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接入公用移动网
C.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模拟专线或数据专线接入专用通信网
D.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电话用户线或光纤接入公用宽带网
A
B
C
D
B
[解析] 当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时,可选择下列接入方式:(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接入公用移动网。(2)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无线电收发设备接入无线专用通信网络。(3)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集群语音通路或数据通路接入无线电集群专用通信网络。
11. 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______具。
A.2
B.3
C.4
D.5
A
B
C
D
A
[解析] 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
12. 推车式灭火器在使用时,应该在距离燃烧处______m左右进行喷射操作。
A.3
B.5
C.8
D.10
A
B
C
D
D
[解析] 推车式灭火器一般由两人配合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m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喷枪(二氧化碳灭火器为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喷枪(二氧化碳灭火器为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
13. 在一些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场所,比如某些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场所,可选用______。
A.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
B.柴油发电机不间断供电装置
C.蓄电池机械储能电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
D.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
A
B
C
D
D
[解析] 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可选用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
1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设置在城市______。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A
B
C
D
A
[解析]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应设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设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
15. 公路装卸石油化工物料时,油罐车应熄火并静置不少于______min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
A.2
B.3
C.4
D.5
A
B
C
D
B
[解析] 卸油人员进入岗位后要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作业现场要准备至少一只4kg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一块灭火毯。油罐车熄火并静置不少于3min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确认无误后,油罐车驾驶员缓慢开启卸油阀,开启速度控制在4r/min以下。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驾驶员不得远离现场。易燃油品极易挥发,严禁采用明沟(槽)卸车系统卸车。雷雨天不得进行卸油作业。
16. 石油化工生产中,关于泄压排放设施放空管的安装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平台或建筑物应与放空管垂直面呈60°
B.连续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半径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
C.间歇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半径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
D.放空管应设在设备或容器的顶部,室内设备安设的放空管应引出室外,其管口要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m以上
A
B
C
D
D
[解析] 放空管一般应设在设备或容器的顶部,室内设备安设的放空管应引出室外,其管口要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m以上。此外,连续排放的放空管口,还应高出半径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间歇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平台或建筑物应与放空管垂直面呈45°。
17. 每个站台至站厅公共区或地面的出口通道或楼扶梯的数量不应少于______个。
A.1
B.2
C.3
D.4
A
B
C
D
B
[解析] 每个站台至站厅公共区或地面的出口通道或楼扶梯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18. 地铁区间隧道排烟系统宜采用纵向通风控制方式,通常通风气流流速不得高于______m/s。
A.8
B.9
C.10
D.11
A
B
C
D
D
[解析] 地铁区间隧道排烟系统宜采用纵向通风控制方式,有效控制烟气流动方向,保证火灾点疏散侧处于无烟区,为乘客创造不受烟气污染的疏散环境。通常通风气流流速应高于2m/s,但不得高于11m/s,并且还应满足列车处在坡段时,能有效控制烟气逆流,即高于临界风速。
19. 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______㎡。
A.1500
B.1200
C.600
D.500
A
B
C
D
C
[解析] 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600㎡。
20. 在双层隧道设计时,当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设置疏散楼梯时,间距一般取______m左右。
A.80
B.50
C.125
D.100
A
B
C
D
D
[解析]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
21. 隧道对一座城市的交通起着舒缓的作用,但它的火灾危险性系数也比较高,一旦发生火灾,需要及时作出指导。火灾报警设施中,一、二类通行机动车辆的隧道应设置______。
A.报警信号装置
B.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消防控制中心
A
B
C
D
C
[解析] 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隧道入口处和隧道内每隔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一、二类通行机动车辆的隧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守的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照明配电室、弱电机房等主要设备用房,宜设置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其他用房内可采用智能烟感探测器对火灾进行检测、报警。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22. 总存瓶容积为15m
3
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______m。
A.20
B.25
C.30
D.35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总存瓶容积为15m
3
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
23. 在城市建成区内,CNG加气子站站内固定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______m
3
。
A.120
B.30
C.18
D.80
A
B
C
D
C
[解析] 在城市建成区内,CNG加气子站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不应多于1辆,站内固定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8m
3
。若CNG加气子站内无固定储气设施,站内可停放两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24. 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的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______m。
A.4.0
B.4.5
C.5.0
D.5.5
A
B
C
D
B
[解析] 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4.5m。罩棚边缘与加油机或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2m。
25.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为丁级,要求厂房的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______级。
A.一
B.二
C.三
D.四
A
B
C
D
B
[解析]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包括汽轮发电机房、除氧间、煤仓间和锅炉房),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为丁级,要求厂房的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二级。
26. 火力发电厂计算机室、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应设排烟设施,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可按房间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小于______次计算。
A.3
B.4
C.5
D.6
A
B
C
D
D
[解析] 火力发电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需合理划分防火、防烟分区,并根据建筑的规模、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采用防烟、排烟方式,合理选用排烟风机(用于排烟的风机主要有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两种,必要时选用耐高温的专用轴流风机)。计算机室、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应设排烟设施,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可按房间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小于6次计算。
27.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与办公楼、飞机部件喷漆间、飞机座椅维修间、航材库、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辅助用房应隔开,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______或耐火极限不低于______h的防火卷帘。
A.甲级防火门;2
B.乙级防火门;2
C.甲级防火门;3
D.乙级防火门;3
A
B
C
D
C
[解析] 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与其贴邻建筑的生产辅助用房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应根据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与办公楼、飞机部件喷漆间、飞机座椅维修间、航材库、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辅助用房应隔开,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卷帘;与单层维修工作间、办公室、资料室和库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卷帘。
28.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Ⅳ类修车库和停放车辆不大于______辆的Ⅰ、Ⅱ级耐火等级的汽车库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A.3
B.5
C.8
D.10
A
B
C
D
B
[解析] 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Ⅳ类修车库和停放车辆不大于5辆的Ⅰ、Ⅱ级耐火等级的汽车库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29. 对于单层或设置在建筑首层的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______m。
A.45
B.50
C.55
D.60
A
B
C
D
D
[解析] 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大于60m,对于单层或设置在建筑首层的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30. 在洁净厂房的一个防火分区内,其洁净生产与非洁净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非燃烧体隔墙完整分隔,穿过隔墙或楼板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______材料紧密填塞。
A.非燃烧
B.易燃烧
C.难燃烧
D.可燃烧
A
B
C
D
A
[解析] 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其洁净生产与非洁净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非燃烧体隔墙完整分隔。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材料。当隔墙上设置观察窗时,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9h。穿过隔墙或楼板的管线周围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
31. 电子信息系统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机房为______级。
A.A
B.B
C.C
D.D
A
B
C
D
B
[解析] 电子信息系统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机房为B级。
32. 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应设置______。
A.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泡沫灭火系统
D.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A
B
C
D
D
[解析] 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应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以及A级和B级机房中的变配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室,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及其他区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3. 人防工程内不得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或等于______的可燃气体。
A.0.15
B.0.35
C.0.55
D.0.75
A
B
C
D
D
[解析] 人防工程内不得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燃料。
34. 某大型城市新修建了人防工程,该人防工程设置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那么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______m。
A.10
B.15
C.20
D.30
A
B
C
D
A
[解析] 人防工程中使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分隔。人防工程中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
35. 某单位要对其所在的办公楼进行风险评估,则下列不属于风险评估步骤的是______。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评价
D.风险应对
A
B
C
D
D
[解析]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36. 一般火灾都是由火灾危险源引起的,但是火灾危险源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下列属于人为因素的火灾危险源的是______。
A.电气引起火灾
B.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C.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D.气象因素引起火灾
A
B
C
D
C
[解析] A、B、D三项属于火灾危险源客观因素。火灾危险源人为因素包括:(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3)人为纵火。
37. 以一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遵循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向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的分析方法为______。
A.事件树分析法
B.事故树分析法
C.安全检查表法
D.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A
B
C
D
A
[解析] 以一初始事件为起点,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向发展,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的分析方法为事件树分析法。
38. 一般情况下,______中的钢管需要进行防火保护。
A.钢结构
B.钢筋混凝土结构
C.型钢混凝土结构
D.钢管混凝土结构
A
B
C
D
D
[解析] 一般情况下,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管需要进行防火保护。
39. 下列建筑电气防爆基本措施中,错误的是______。
A.选用与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和范围相适应的防爆电气设备
B.在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的区域,按照爆炸性气体的防爆要求选用电气设备
C.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
D.将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火花、电弧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小或没有爆炸危险性的环境内
A
B
C
D
B
[解析] 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当区域存在两种以上爆炸危险物质时,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满足危险程度较高的物质要求。粉尘爆炸的危险程度比爆炸性气体高,故在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的区域,应按照粉尘的防爆要求选用电气设备。
40. 某面粉加工厂的面粉碾磨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高度为25m,建筑面积共360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面粉碾磨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被确定为______类。
A.甲
B.乙
C.丙
D.丁
A
B
C
D
B
[解析] 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面粉厂的碾磨部位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乙类。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机械排烟系统由______和排烟出口组成。
A.挡烟垂壁
B.排烟防火阀
C.排烟道
D.吸烟口
E.排烟风机
A
B
C
D
E
ABCE
[解析]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挡烟垂壁(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垂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的。
2. 下列场所的消防用电应按照一级负荷供电的有______。
A.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工厂、仓库
B.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生产厂房和丙类物品库房
C.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D.一级大型石油化工厂
E.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A
B
C
D
E
BCDE
[解析] 下列场所的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供电: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生产厂房和丙类物品库房,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一级大型石油化工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物资仓库等。
3. 其他建筑、场所的火灾危险特性包括______。
A.火灾爆炸的高危性
B.火灾危险源的单一性
C.火灾规模大的危险性
D.灭火救援的艰难性
E.火灾损失无法估量的可能性
A
B
C
D
E
ACDE
[解析] 其他建筑和场所是指使用功能和建筑条件特殊,有专业设计规范的建筑和场所,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和储运场所、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加油加气站、火力发电厂、飞机库、汽车库和修车库、洁净厂房、信息机房、古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等。其他建筑和场所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和建筑特点,除了具有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特点外,各类建筑还具有其自身的火灾危险特性:(1)具有火灾爆炸的高危性。(2)具有火灾危险源的流动性。(3)具有火灾规模大的危险性。(4)具有灭火救援的艰难性。(5)具有火灾损失无法估量的可能性。
4. 地铁车站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______要求。
A.公共区单向通行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8m,双向通行不应小于2.4m
B.设备、管理区房间单面布置时,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双面布置时,不应小于1.5m
C.区间通向站台的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2m
D.区间风井内的疏散楼梯及消防专用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m
E.乘客出入口通道的疏散路线应各自独立,不得重叠,也不得设置尽端式袋形走道、门槛和有碍疏散的物体
A
B
C
D
E
ABDE
[解析] 地铁车站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要求包括:(1)公共区单向通行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8m,双向通行不应小于2.4m。(2)设备、管理区房间单面布置时,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双面布置时,不应小于1.5m。(3)区间通向站台的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m。(4)区间风井内的疏散楼梯及消防专用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m。(5)乘客出入口通道的疏散路线应各自独立,不得重叠,也不得设置尽端式袋形走道、门槛和有碍疏散的物体。当两出入口汇集合用同一个疏散通道出地面时,应视为一个安全疏散口。
5. 2015年,某加油站在卸油时因遇明火发生了火灾,导致了重大人员伤亡。加油站卸油时发生火灾,常见的事故有______。
A.油品滴漏
B.静电起火
C.油蒸气沉淀
D.油罐满溢
E.卸油中遇明火
A
B
C
D
E
ABDE
[解析] 加油站火灾事故的60% ~70%发生在卸油作业中。常见事故如下:(1)油罐满溢。(2)油品滴漏。(3)静电起火。(4)卸油中遇明火。
6. 下列关于飞机库建筑构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飞机库的外围结构、内部隔墙和屋面保温隔热层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B.飞机库大门及采光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
C.飞机库地面下的沟、坑均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不燃烧材料建造
D.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工作间壁、工作台和物品柜等均应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地面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E.飞机库的防火墙应设置在基础上或相同耐火极限的承重构件上
A
B
C
D
E
ABCE
[解析] 飞机库的防火墙应设置在基础上或相同耐火极限的承重构件上。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确需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空隙填塞密实。飞机库的外围结构、内部隔墙和屋面保温隔热层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飞机库大门及采光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工作间壁、工作台和物品柜等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地面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飞机库地面下的沟、坑均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不燃烧材料建造。
7. 古建筑设置的消防设施主要包括______。
A.消火栓系统
B.自动灭火系统
C.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E.消防车道
A
B
C
D
E
ABCD
[解析] 古建筑设置的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灭火器。
8.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______。
A.明确环境信息
B.风险控制
C.风险识别
D.监督和检查
E.风险应对
A
B
C
D
E
ACDE
[解析]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监督和检查。其中,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沟通和记录应贯穿于风险管理全过程。
9. 火灾风险评估常用的试验方法有______。
A.实体试验
B.热烟试验
C.相似试验
D.抵御试验
E.抗风险试验
A
B
C
D
E
ABC
[解析] 火灾风险评估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实体试验、热烟试验、相似试验等。
10. 采用承载力法进行单层和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各构件抗火验算时,其验算步骤包括______。
A.设定防火被覆厚度
B.计算构件在要求的耐火极限下的内部温度
C.计算结构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D.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E.根据构件和受载的类型,进行构件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A
B
C
D
E
BCDE
[解析] 采用承载力法进行单层和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各构件抗火验算时,其验算步骤如下:(1)计算构件在要求的耐火极限下的内部温度。(2)计算结构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3)进行荷载效应组合。(4)根据构件和受载的类型,进行构件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5)当设定的截面大小及保护层厚度不合适时(过小或过大)时,可调整截面大小及保护层厚度,重复上述(1)~(4)步骤。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