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185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电影《乱世佳人》改编自美国小说______。
A.《根》
B.《飘》
C.《名利场》
D.《爱玛》
A
B
C
D
B
[解析] 电影《乱世佳人》根据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而成。该片以史诗的风格拍摄爱情片,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之作。
2. 《笔法记》是古代画家______的绘画论著。
A.王维
B.郭若虚
C.荆浩
D.王绎
A
B
C
D
C
[解析] 《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是由五代后梁荆浩撰写而成的。
3. 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______过程的基本特征。
A.艺术发生
B.艺术创造
C.艺术欣赏
D.艺术批评
A
B
C
D
B
4. 大众传播学者所说的“靶子”是指______。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受传者
A
B
C
D
D
[解析] 受传者的特点在于具有反馈作用,就像靶子一样,即将接收的信息及其作用结果再反传递给传播者,以达到与传播者信息交流的目的,使传、受双方处于双向传播过程之中。传播者要根据受传者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知识文化、技术水平,采用相应的传播模式,使受传者最大范围地接受信息,并反馈信息,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5. 《流民图》是我国著名画家______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A.徐悲鸿
B.李苦禅
C.黄胄
D.蒋兆和
A
B
C
D
D
[解析] 《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是一幅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6.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巡回画派代表画家______的名作。
A.米勒
B.列宾
C.伦勃朗
D.康定斯基
A
B
C
D
B
[解析] 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品,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美术馆。
7. 《热情奏鸣曲》的作者是______。
A.肖邦
B.柴可夫斯基
C.莫扎特
D.贝多芬
A
B
C
D
D
[解析] 《热情奏鸣曲》原名《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规模宏伟,气势磅礴。
8. 著名绘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作者是______。
A.高更
B.梵·高
C.塞尚
D.毕加索
A
B
C
D
A
[解析]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画家在1897年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完成的。据高更回忆说,当时期望描绘独自思考时所呈现出的一片幻境,以表现他自己同自然的交融以及他对无法理解的人类来去之谜的苦恼,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此画的创作中,不分昼夜的工作了一个月。
9. 人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是艺术的______功能。
A.审美认知
B.审美教育
C.审美娱乐
D.审美视觉
A
B
C
D
B
[解析] 人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10.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______。
A.《伏羲伏羲》
B.《妻妾成群》
C.《尘埃落定》
D.《活着》
A
B
C
D
B
[解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的一部影片,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
11. “扬州画派”的产生是由于当时扬州的______。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社会发展
A
B
C
D
B
[解析] 艺术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扬州画派”之所以产生在扬州,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扬州地区经济繁荣,有较多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12. 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
A.云冈石窟像
B.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
D.敦煌塑像
A
B
C
D
D
[解析] 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早期洞窟形制有三:禅窟,塑像在正龛;方形或长方形殿堂窟,塑像置于正龛或南北壁列龛内;中心柱窟,塑像置于长方形柱四面之龛内。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继承晚唐时代殿堂中心佛坛窟形制,塑像置于中心佛坛上。
13. 唐代书法家______把书法艺术分为神、妙、能三品。
A.柳公权
B.张怀瑾
C.颜真卿
D.王僧虔
A
B
C
D
B
[解析] 唐代张怀瑾《书断》评历代书法家,立神、妙、能三品。
14. 作曲家德沃夏克因思念家乡而写的作品是______。
A.《蓝色多瑙河》
B.《(威廉·退尔)序曲》
C.《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D.《如歌的行板》
A
B
C
D
C
[解析]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品,也是其思念家乡而作的作品。ABD三项的作者分别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柴可夫斯基。
15. 被称为“小李杜”的晚唐诗人是______。
A.李商隐、杜牧
B.李贺、杜牧
C.李商隐、杜审言
D.李贺、杜审言
A
B
C
D
A
[解析] 晚唐诗坛上的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以其锐意进取、出世才华,被拿来与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相比,人称“小李杜”。
16. 在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中塑造了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多余人”典型形象的作家是______。
A.托尔斯泰
B.冈察洛夫
C.契诃夫
D.高尔基
A
B
C
D
B
[解析] 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的创作始于19世纪40年代,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代表作,直至1859年才告以完成,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温柔,却慵懒懈怠、耽于幻想、无所作为、因循守旧的人物形象。地主知识分子奥勃洛莫夫养尊处优,视劳动与公职为不堪忍受的重负。尽管他设想了庞大的行动计划,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懒汉和废物。
17. 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属于的文学流派是______。
A.新月派
B.山药蛋派
C.鸳鸯蝴蝶派
D.创造社
A
B
C
D
B
[解析]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共同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题材相近,风格相近,从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18. 美国1927年摄制的第一部有声影片是______。
A.《相见恨晚》
B.《红色的沙漠》
C.《爵士歌王》
D.《名利场》
A
B
C
D
C
[解析] 1927年摄制的《爵士歌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加了对白的电影,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曾多次翻拍。
19. 楷书最早产生于______。
A.汉代
B.魏晋
C.唐代
D.宋代
A
B
C
D
A
[解析]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着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画、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20. 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说明了艺术具有______。
A.审美认识功能
B.审美娱乐功能
C.审美教育功能
D.审美享受功能
A
B
C
D
A
[解析] 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信息。恩格斯对《人间喜剧》的一席评价恰恰证实了艺术活动的这一功能。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雕塑艺术的概念和种类。
(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三度空间(立体)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2)雕塑的种类: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从制作工艺来分,可分为各种材料的雕和塑;从体裁来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陈列性雕塑等;从样式来分,可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2. 简述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及其表现。
(1)在艺术鉴赏中,主体的主动参与使鉴赏活动完全以主体为轴心展开,使鉴赏结果打上强烈的个人印记,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特征。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有品位的艺术作品,往往以其新颖的形式,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鲜明生动的意象和深刻丰富的内涵,来吸引鉴赏主体的审美注意,引起其情感上的激动,使之在精神上感到赏心悦目、轻松舒畅、自由逍遥快乐,从而获得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②鉴赏主体通过对艺术作品中典型形象和典型事件的品评、体味,于想象中再度体验艺术家曾经体验的生活,从中体悟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从而升华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形成自己对作品审美认识属性的认知。
③鉴赏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趣味标准、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去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因而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
④受到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如画情境或深邃意境的刺激,鉴赏主体的情感异常活跃,思维机器被启动,记忆宝库中的生活阅历、艺术知识和审美经验、审美理想,通过想象和联想,被注入艺术作品原有的形象、情境或意境中,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艺术情境更加丰富,艺术意境更加深邃,从而完成对艺术作品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再创造。
3. 简述艺术传播的要素和主要方式。
(1)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2)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3)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三、作品赏析题
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1. 电影艺术:《黄土地》
中国彩色故事片,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黄土地》成为中国第五代电影的一面旗帜。影片讲述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到山区采风,寄宿一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礼。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发了新的憧憬,使她最终逃出夫家,夜渡黄河,投奔八路军。《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广阔无际、气势磅礴的黄土地,安详博大、气象万千的黄河形象,甚至许多风俗民风的描写,如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而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既有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又有关于中国精神的现代电影表达。
2. 建筑艺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原系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15世纪初期的明永乐年间。总体布局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三大殿,是皇帝发布政令、举行庆典的场所;内廷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后妃生活起居所在。北京故宫所有重要建筑物均布置于南北向主轴线上,左右严格对称。总体布局主次分明,整齐严肃,色彩端庄富丽,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皇家建筑艺术的特色。
3. 电视艺术:《红楼梦》
中国电视连续剧,36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中央电视台摄制,1984年9月正式开机,1987年上半年完成,先后到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了近一万个镜头。周雪、刘耕路、周岭等编剧,王扶林导演,王力平作曲。
该片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7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80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结构了悲剧故事的结局。主要演员陈晓旭、张莉、欧阳奋强、邓捷、张蕾等较好地表现了这部古典名著的思想内涵,生动地再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充满矛盾的生活画卷。全剧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以及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种种腐朽罪恶,同时歌颂了真善美和叛逆者朦胧的进步思想。
该剧在故事性、情节性、布景、人物表演、摄影、配乐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四、论述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综合艺术的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戏剧是指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
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
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2)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声音、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3)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它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的审美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运动的画面;
②重组的时空;
③心理的真实。
2. 试论述艺术批评的类型。
艺术批评的类型: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类型,主要都是围绕“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接受者)等艺术活动要素进行的。
(1)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2)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人手来评价艺术。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心理因素出发来反观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3)文本批评。
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中去寻求。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如20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的研究。
(4)接受批评。
接受批评模式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这种模式突出了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简答题
1
2
3
三、作品赏析题
1
2
3
四、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