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眼睛出了问题,于是他去了一家大医院看。医生说他一只眼睛视线模糊看不清字。反复检查之后,作出只能保持现状的诊断。据医生说,弄不好会影响周围的细胞,所以现在只能静观其变。
朋友问原因是什么?医生说是因为“加龄”。那一瞬间他没明白“加龄”是什么。后来才意识到是“上年纪了”的意思。朋友确认道:也就是说“老化”对吗?医生回答说:“是的”。
朋友半惊讶半赞叹地小声嘟囔着说:现在的医生已经不说“老化”了啊。这是普遍倾向,还是“加龄”已经成了正式的医学用语,我没有详细的医学知识自然不得而知。只是,我不由地有一个疑问,是不是为了避免“老化”这个词当中包含的衰老感而替换成“加龄”这个词呢。我觉得不使用“老化”这个词,而称为“高龄者”也是有与此相通的心理作用。
说到老人问题,就有一种正视衰老的身体的感觉。而只要替换成“高龄者”问题,马上身体的温暖就一下子疏离了,会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在面对着某个严肃的社会课题。但是,叫老人不是挺好吗?不用修饰词语,就叫“老化”不是挺好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话虽如此,另一方面,也有看法认为,“老化”和“高龄者”并不相同。所谓的“高龄者”是用年龄来进行计算的一种划分方法,说起来,它不过是对时间数量认知的一种结果。无论是65岁以上还是70岁以上,只要画一条分界线,就一定会出现“高龄者”。但是,“老人”这个概念中蕴含着仅仅用时间数量无法衡量的要素。其中包含着可以称之为人生岁月中积累的质的分量。皱纹和褶皱以及老年斑引起的皮肤变色中溢满深厚的经验,头发的改变也并不仅仅因为岁月漫长,其中镌刻着人生起伏的影子。这些东西正是“老人”的特权,是年轻人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获得的。
这样想来,只要长了年岁,无论谁能成为“高龄者”,然而却未必能成为真正的“老人”。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小心谨慎地避开“老人”,而使用“高龄者”这个词。
男性和女性在“老人”观方面有微妙的差异。女性有各种形象丰富的词汇,例如“老太婆”“年老的妇女”等等,而男性方面对应于此的词汇却十分贫乏。过去有“老翁”一词,而如今也无影无踪了。这,或许是因为女性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