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1. 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叫______。
2. 班主任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______。
3. 普通高中课程总计达到______学分方可毕业。
4.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是______教学法。
5. 德育的方法有______。
说服法、陶冶法、锻炼法、榜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6.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环节。
7. 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是______。
8. 欧洲中世纪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为一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______。
9. 20世纪60年代______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三、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对 错
A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2.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对 错
B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论述题1. 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使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使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该观点强调了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重要性。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不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同。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然而环境只是一个外在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