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互作作用(interactional effect):
两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一个性状称为互作作用。基因存在的状态不同,决定的表型也不同。如鸡冠形状的遗传。鸡冠形状有玫瑰冠、豌豆冠、胡桃冠和单冠,F,表型分离比为9:3:3:1。
2. 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但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能发挥作用,称为抑制作用。表现有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抑制基因(inhibiting gene)。如家蚕的茧色遗传。纯合体结黄茧的家蚕与纯合体结白茧的家蚕杂交,后代结白茧,F1自交产生的F2中,结白茧与结黄茧的比例为13:3。
3. 上位作用(epistasis effect):
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因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而改变的现象称为上位作用,即上位作用是非等位基因间的掩盖作用。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epistatic gene),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hypostatic gene)。
4. 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
上位作用由显性基因引起,如显性基因A存在时,无论另一对非等位基因(B/b)是显性还是隐性状态,都只产生一种表型,则基因A对B/b为显性上位作用。当该基因以aa存在时,其表型与基因B/b的存在状态有关。例如燕麦外颖颜色的遗传,纯合的黑颖品系与黄颖品系杂交,后代为黑颖,再自交,F2出现3种表型,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12:3:1。
5. 隐性上位(missive epistasis):
上位作用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如隐性基因(aa)存在时,则抑制另一个非等位显性基因(B)的表达,使其表达与bb相同,那么基因aa对B为隐性上位作用。当该基因以A存在时,其表型与基因B/b的存在状态有关。例如家兔毛色的遗传,纯合的灰兔与白兔杂交,F1为灰兔,F1自交,F2出现3种表型,比例为灰色:黑色:白色=9:3:4。
6. 叠加作用(duplicate effect):
两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相同,本身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互为完全显性称为叠加作用(duplicate effect)。具有相同效应的非等位基因称为叠加基因。例如荠菜蒴果形状的遗传,纯合的三角形和卵形品系杂交,F1为三角形,F1白交,F2出现两种表型,比例为三角形:卵形=15:1。
7. 互加作用(duplicate effect):
两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状态具有同等效应,且同时存在时又具有叠加效应,这称为互加作用,亦称为半上位作用(semi-epistasis effect)。以南瓜果形的遗传为例,纯合的扁形与长形品系杂交,F1为扁形,F2自交,F2出现3种表型,比例为扁形:球形:长形=9:6:1。
二、简答题1. 孟德尔的经典分离比例出现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1)所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研究的相对性状必须差异明显。
(2)控制性状的基因显性作用完全,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而改变作用方式。
(3)减数分裂过程中,杂种体内的染色体必须以均等的机会分离,形成两类配子的数目相等。且两类配子都能良好地发育,参与受精的机会相等。
(4)受精以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具有同等的生命力。
(5)杂种后代生长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群体比较大。
[解析] 解题思路:
孟德尔定律是一系列描述了生物特性的遗传规律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包括两项基本定律和一项原则,即:显性原则、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一名女性,已知她有4对基因为杂合,有6对基因为纯合,试问:2. 她能产生多少种不同类型的卵?
该题所涉及的10对等位基因有6对是纯合的,在形成配子时不表现分离;而有4对基因为杂合态,形成配子时符合分离规律,所以产生的配子数为2n=24=16,即她能产生16种不同类型的卵。
[考点] 此题考查配子形成的概率计算问题。
3. 如果其丈夫与其遗传结构相同,他们的子女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基因型?
由于其丈夫与其遗传结构相同,根据4对杂合基因型自交的自由组合规律,利用二项式展开可以得出,这对夫妻所生的子代,基因型数量为3n=34=81,即他们的子女可以有81种不同的基因型。
4. 如果父母双方某一对基因Aa都是杂合体,那么第一个孩子也是这种基因杂合体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父母双方某一对基因Aa都是杂合体,则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杂合体的概率是1/2,即第一个孩子就该对基因表现为杂合体的概率是1/2。
5. 如果他们有两个孩子,第一个是Aa且第二个孩子是aa的概率是多少?
后代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基因型组成与第二个孩子的基因型组成无关(互为独立事件),那么第一个孩子是Aa且第二个孩子是aa的概率是:1/2×1/4=1/8。
6. 生了两个孩子以后,第三个孩子是AA的概率是多少?
7. 能品尝出化合物苯硫脲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位女性具有尝味能力,而其父亲无尝昧能力。另一位有尝昧能力的男子有过无尝昧能力的女儿。若这两个人结婚,试问:(1)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一个无尝昧能力的女孩的概率;(2)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一个有尝昧能力的孩子的概率;(3)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一个有尝味能力的男孩的概率;(4)他们的头两个孩子均有尝昧能力的概率。
假设能品尝出苯硫脲的基因为A,不能品尝出该化合物的基因为a。依题可知,该女性为杂合体,基因型为Aa,与其婚配的男子亦为杂合体,基因型为Aa。则Aa×Aa→1AA:2Aa:1aa。
(1)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一个无尝味能力的女孩的概率为:1/4×1/2=1/8;
(2)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一个有尝味能力的孩子的概率为:3/4;
(3)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一个有尝昧能力的男孩的概率为:3/4×1/2=3/8;
(4)他们的头两个孩子均有尝味能力的概率为:3/4×3/4=9/16。
[考点] 此题考查对遗传基因在后代传递过程的理解和概率的估算能力。
三杂合子AaBbCc自交,如果这些位点在常染色体上,并且不连锁。试问:8. 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子代的概率;
对每一对杂合态基因自交来说,在完全显性时,子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概率为1/2,而各对基因之间相互独立,所以3对基因皆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3=1/8(AaBbCc),故子代的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概率为:1-1/8=7/8。
9. 真实遗传的子代个体的概率。
真实遗传的子代个体意味着为纯合体,后代不分离。对每一对杂合态基因白交来说,子代得到真实遗传的纯合体的概率为1/2,而各对基因之间相互独立,所以子代3对基因皆为纯合体的概率为:(1/2)3=1/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c、aabbcc。其概率皆为1/64。
[考点] 此题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概率的计算。
在小鼠中,有一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系列:Ay决定皮毛黄色且纯合致死(胚胎期);A决定灰色(野生型鼠色);a决定黑色(非鼠色),三者的顺序对后者显性。假定Aya×4a杂交中,平均每窝生12只小鼠,问:10. 新生鼠的基因型和表型如何?
基因型为AyA、Aya、Aa和aa的新生鼠各3只;表型为黄色的新生鼠6只,灰色3只,黑色3只。
[解析] 解题思路:
1.根据等位基因互作类型分析,Ay、A和a是决定小鼠毛色的三个复等位基因。
2.根据隐性致死基因的概念,基因Ay是隐性致死基因。
3.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
如果Aya×Aya杂交,则如下图所示:
4.对于第二个问题,杂合体杂交,后代中显性纯合体占1/4(致死),所以应该有3/4存活。因此,直接用12×3/4=9(只)即可算得预期每窝生的小鼠的个数。
11. 同样条件下进行Aya×Aya杂交,预期平均每窝生小鼠几只?表型如何?
当两株开白花的香豌豆杂交时,F1为紫花,而F1自交后代F2表现为55株紫花和45株白花植株。问:12. 表型类型属于唧一种?
互补作用。
[解析] 解题思路:
1.根据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紫花对白花是显性的。F2中,紫花:白花=55:45=11:9,接近9:7。
2.根据非等位基因互作中互补作用的定义,这个现象属于显性基因互补。
13. 亲本、F
1和F
2的基因型各如何?
亲本的基因型:aaBB,AAbb;F
1:AaBb;F
2:见下表,灰色表示显性基因互补基因型。
生物基因型AaBbCc个体与aabbcc个体交配后有10个后代时,14. 10个后代中有8个都是AaBb的概率是多大?
10个后代中有8个都是AaBb的概率:

[解析] 解题思路:
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和乘法定律,对于AaBbCc,Aa、Bb和Cc彼此之间产生的配子都是独立的,配子之间自由组合;对于aabbcc,只产生一种配子abc。
2.由问题可知,只涉及A、B两个基因,所以不用考虑基因C。对于AaBb,产生的配子数目为22=4,其中1/4AB、1/4Ab、1/4aB、1/4ab。
15. 有6个是AaBb的概率是多大?
10个后代中有6个都是AaBb的概率:

16. 有6个是Aabb的概率是多大?
10个后代中有6个都是/"iabb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