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要奋斗,到晚年时才有无悔的青春回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青春无悔,无悔青春!这种至高的精神境界,可能我们年轻人还不能完全领悟到,但习总书记说的青年一代要奋斗,说出了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追求。
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适应社会、改造世界。近年,我们经常听到“最难就业年”“最难就业季”这样的词汇。大环境固然有不利因素,但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困局,没有哪一代人是在完全的顺境中度过的。而无论哪个时代,都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取得了各自领域的成就。而很多人没有成就,其实是因为没有长效的计划和长远的目标,因为自己的松懈,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去消遣、去娱乐,没有用这些珍贵的时间去更好地武装自己、使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鞭策自己,找准方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谱写自己的青春。
对于“无悔”二字,我们青年一代首先想到的是责任。殷谦先生在散文集《青春无悔》中提到佛家的一个观点:“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里的爱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责任感,是对亲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奋斗不只是个人的成败得失,而是对社会有所担当。也只有敢于担当,勇于承担的人,才能最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奋斗的意义。如果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哪怕做错了什么,但只要奋斗的方向是有利于群体的,我们就不会后悔,我们还会重来。身边也会有很多支持我们的人会去体谅谅解。这就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无悔。
习总书记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为我们青年提出了要求且指引了方向。社会在进步,我们青年一代不能放慢自己的脚步,要不断努力学习,努力感悟,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为社会创造价值,才会在晚年拥有美好的回忆。
2. 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符,其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ABO血型系统是最早发现也是输血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正确鉴定红细胞血型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现象。引起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可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正确鉴定。
(1)自身冷抗体:自身冷抗体是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健康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价一般在1:16以下,但在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可将血清和红细胞分别在37℃孵育15分钟,离心观察结果。或用自身红细胞在4℃吸收血清后做反定型。在血标本已凝的情况下,可用2-Me处理红细胞后再进行ABO正定型。对一时无法确定ABO血型的患者,如急需输血,可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
(2)血型不规则抗体: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3%~2.0%,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当反定型与O型细胞出现凝集而自身对照为阴性时,应考虑存在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可能性,要用筛选细胞和谱细胞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然后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输注。
(3)血型抗原减弱: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可引起血型抗原性减弱而误定血型。可加大试血清的剂量,在22℃或4℃延长放置时间再离心观察结果。或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及询问患者以前的血型。
(4)血型抗体减弱:老年人、白血病、骨髓瘤、长期接受免疫抑剂治疗及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均可导致患者血型抗体效价减弱或消失,引起反定型困难。如只是抗体减弱,反定型时可增加反应时间或加大血清剂量并在4℃放置5~10分钟后观察结果。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血型抗体效价很低,反定型可不凝集或凝集很弱,对新生儿应以正定型为准。
(5)血浆蛋白异常:某些肝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血清中存在大量异常球蛋白,某些疾病可引起纤维蛋白增高,右旋糖苷、聚维酮、羟乙基淀粉等易使红细胞发生假凝集。可加1滴盐水混匀,假凝集即可消失;如果加盐水后仍不消失,可做抗人球蛋白试验排除假凝集。
(6)自身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是指人体受到自身血型抗原刺激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常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液中检出,系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可使任何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可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取多个献血员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选择凝集较弱的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
(7)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BO血型次侧不合或主次侧均不合的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血型后,血清中未检出相应的抗体,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对干细胞移植后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应以正定型的结果确定血型,输血时应选择不被患者血清中抗体所凝集的不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以及供血者血清中不含相应抗体的血小板或血浆进行输注。
(8)实验方法学的原因:在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及不规则抗体时,如果血标本抗凝效果不佳,离心时间不够,血标本的中纤维蛋白含量过高,可出现凝块而造成假阳性结果。应采用离心方法去除血标本中的纤维蛋白,再进行检测可排除因纤维蛋白所引起的假阳性。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易受到肝素影响。对用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时,应多加几滴凝聚胺试剂以中和肝素的影响。
(9)血标本污染:血标本受细菌污染,红细胞上的T抗原被激活后与供血者血清中抗T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引起假阳性结果。应换用干净的试管及生理盐水,抽取新鲜的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3. 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查有什么作用?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它是最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传统的检测方法只能提供定性结果,最多也只能进行滴度分析,在临床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疗效观察以及乙肝疫苗注射后抗体产生情况的观察上有明显不足,而定量检测乙肝五项能提供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精确含量。
(1)定量分析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浓度变化,可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如HBsAg浓度先降低,后HBsAb浓度逐渐升高,可说明病情正往恢复期发展;反之,HBsAg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或上升趋势,而HBsAb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则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或病毒携带者。
(2)HBsAb的定量测定能够对抗体是否真正具有“中和”HBV的免疫力作出正确评价,对乙肝的预防起到监督作用。可根据HBsAb的含量判断机体对HBV的免疫状态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①HBsAb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②HBsAb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③HBsAb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定量分析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的浓度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定量测定能明确检测HBeAg向HBeAb转换的时期,即表现为HBeAg浓度下降和HBeAb升高的过程。高浓度的HBeAg还可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高浓度的HBeAb一方面提示病情好转,而在某些时候(如肝功能指标很差)则可能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有关。
(4)乙肝核心抗体(HBcAb)浓度的高低可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高浓度时提示乙肝急性感染,恢复期浓度降低。慢性乙肝呈HBcAb持续高浓度。而低浓度的HBcAb一般为恢复期或既往感染。
因此,定量乙肝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乙肝临床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