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分类模拟4
一、单项选择题
1. 注意是意识______的表现。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警觉性和选择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一般性和重点性
A
B
C
D
B
[解析] 注意是意识的警觉性和选择性的表现。注意的警觉性和选择性是密切联系的,首先是有警觉性,然后才有选择性;选择性是在警觉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警觉性就没有选择性。同时警觉性又是在选择性的指引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的,没有选择性,警觉性便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2. “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______。
A.愤
B.悱
C.启
D.发
A
B
C
D
B
[解析]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3. 下列选项中,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是______
A.谈话法
B.实践法
C.陶冶法
D.讲授法
A
B
C
D
A
4.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是______。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能力与结果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B
C
D
C
[解析] 新课标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______。
A.面向优秀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一技之长
C.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D.面向残疾儿童,努力提高其基本素质
A
B
C
D
C
[解析]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6.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A
B
C
D
C
[解析] 题干的描述表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7. 为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应做到______。
A.传授丰富的知识
B.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C.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D.完全遵从学生自由发展
A
B
C
D
C
[解析]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8.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
A.热爱教育
B.热爱学校
C.热爱教学
D.热爱学生
A
B
C
D
D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______。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A
B
C
D
D
[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10. “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______德育原则。
A.共产主义方向性与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A
B
C
D
D
[解析] “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11.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______。
A.当前的形势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生的思想实际
D.德育的方法
A
B
C
D
D
[解析]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德育目标、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
12. 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______。
A.推导式
B.算法式
C.推理式
D.启发式
A
B
C
D
D
[解析] 所谓启发式就是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的有价值的操作。启发式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不必逐一尝试。
13. 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属于______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A
B
C
D
B
[解析]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14. 学生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金属铜和铁的具体特征,这种学习称作______。
A.并列结合学习
B.总括学习
C.类属学习
D.重复学习
A
B
C
D
C
[解析] 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时,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金属铜和铁的具体特征属于这种学习方式。
15.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______。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场所
D.教学评价
A
B
C
D
C
[解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
16. 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______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A
B
C
D
B
[解析]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17. 学生的基本义务不包括______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学生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可以提起诉讼
A
B
C
D
D
[解析]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D项属于学生的权利。
18. 下列属于《学记》的教育思想的是______
A.绝学无忧
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C.豫时孙摩
D.“兼爱”“非攻”
A
B
C
D
C
[解析] 《学记》提出了豫时孙摩的教学思想。“绝学无忧”是道家的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而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
19. 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法律所确认的______。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社会地位
D.文化地位
A
B
C
D
C
20. 班集体是一个以______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
A.直接交往
B.间接交往
C.相互沟通
D.个人与集体相互作用
A
B
C
D
A
[解析] 班集体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
21.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_。
A.动作技能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接受学习
A
B
C
D
B
[解析] 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故本题选B。
22. 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______。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A
B
C
D
A
[解析] 考查对谈话法的理解。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3. 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行了解的方法是______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调查法
D.谈话法
A
B
C
D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书面材料分析法的内涵。
24. 尊重信任学生属于教师的______
A.知识素养
B.能力素养
C.职业品德素养
D.基本任务
A
B
C
D
C
25.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做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______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A
B
C
D
C
[解析]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26. 课堂教学工作的中心是______。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教学评价
A
B
C
D
B
[解析]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7.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______。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A
B
C
D
A
[解析] 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似设四个阶段。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28. 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正确的看法是______。
A.学校负有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义务,应该在这次事故中承担一定责任
B.陈某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使有过错,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C.是武某自己不小心造成了摔伤,不能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D.该事故与学校的管理没有关系,学校不需要负责,更不需要进行相应赔偿
A
B
C
D
A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29. 有的高中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则习惯于视觉学习,这体现了______的认知差异。
A.感觉通道的偏好不同
B.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同
C.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不同
D.学科选择的偏好不同
A
B
C
D
A
[解析] 不同的学生在对学习内容的接受中会表现出感觉通道的偏好差异,如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习惯于视觉学习,所以本题选择A。
30.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__。
A.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
B.喝酒之后脾气变得暴躁
C.服用兴奋剂,比赛成绩提高
D.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A
B
C
D
A
[解析] 学习是指个体活动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依据此定义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 德育过程是______的过程。
A.培养知、情、意、行
B.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
C.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
D.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A
B
C
D
ABCD
[解析] 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______。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A
B
C
D
ABCD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求包括______。
A.重视实体经济
B.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C.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
B
C
D
BCD
4.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哪三步______
A.讽刺
B.定义
C.训斥
D.助产术
A
B
C
D
ABD
[解析] 苏格拉底问答法亦称“产婆术”,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5. 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______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
C.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
D.情境性
A
B
C
D
ABD
[解析]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6. 校园文化的内容有______。
A.校风校貌
B.名言警句
C.校史文化
D.班规校纪
A
B
C
D
ACD
[解析] 校园文化是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校风、校史属于精神文化,班规校纪属于制度文化。排除名言警句。
7. 影响学习迁移的知识结构变量有______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和清晰性
A
B
C
D
ABD
[解析]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8. 加涅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成以下几类______。
A.言语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A
B
C
D
ABCD
[解析] 加涅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9. 学校子系统包括的基本因素有______。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师
D.教育影响
A
B
C
D
ABCD
[解析]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学校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就是指教育者。
10.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因为______
A.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
B.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C.教学目标必定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
D.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A
B
C
D
ABD
[解析]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1)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