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分类模拟5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_。
A.课程内容
B.课程标准
C.课程资源
D.课程体系
A
B
C
D
B
[解析]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作出一些指导和建议。故选B。
2.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民主化,这体现了教育的______。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发展功能
A
B
C
D
B
[解析] 教育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榜样的影响和组织受教育者参加校内外政治活动,来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3. “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______。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团体本位
D.虚无主义
A
B
C
D
A
[解析] 诺笃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诺笃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为A。
4. 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可用______来解释。
A.强化理论
B.归因理论
C.动机理论
D.迁移理论
A
B
C
D
D
[解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故本题选D。
5. 下列不属于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是______。
A.记忆术
B.提问
C.做笔记
D.列提纲
A
B
C
D
D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其主要方法有类比法、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列提纲是组织策略的方法。
6. 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下列不属于学生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的是______。
A.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的义务
B.遵循尊师养德修行的义务
C.努力完成学业的义务
D.遵守管理制度的义务
A
B
C
D
A
[解析] A项所说的内容属于教师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而非学生。
7. 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原理和规律,这种学习是______。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A
B
C
D
C
[解析] 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原则等。
8.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A.发现感知与运动间的关系
B.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对客体进行内部表征
C.逻辑的掌握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D.抽象和假设推理的发展
A
B
C
D
B
[解析] 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A项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C项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D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9. 教师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教师享有的______。
A.批评学生权
B.科学研究权
C.教育教学权
D.管理学生权
A
B
C
D
C
[解析] 教师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教育教学权。
10. 苏联______首次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使这种人养成各种优秀的品质。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克鲁普斯卡娅
A
B
C
D
B
[解析] 加里宁首次将人类灵魂工程师引入到教育领域,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11.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______
A.社会适应能力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B
C
D
A
[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2. 对未成年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的法律是______。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保护法
D.义务教育法
A
B
C
D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13. 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______的三个定律。
A.工具说
B.联结说
C.认知说
D.人本主义学说
A
B
C
D
B
[解析] 联结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故正确答案为B。
14. “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形象地说明一名合格教师需具备特定的______
A.师德素养
B.能力素养
C.心理素质
D.健康人格
A
B
C
D
B
[解析] “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形象地说明了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及教育教学组织能力,能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
15. 下列选项不属于德育个体功能的是______。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政治功能
A
B
C
D
D
[解析] 政治功能属于德育的社会功能。
16.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主要营造______。
A.优美的校园环境
B.良好的自然环境
C.和谐的家庭环境
D.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A
B
C
D
D
17.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属于下列哪种注意品质______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A
B
C
D
C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18. 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______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A
B
C
D
D
[解析]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19.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一时间都回答不出来,这是一种______现象消极作用的表现。
A.发散思维
B.定势
C.逻辑思维
D.启发
A
B
C
D
B
[解析] 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重复性地背乘法口诀表使人的思维形成定势,因此在问题顺序发生改变时,人们一时间往往反应不过来。
20. 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寒性水果”的概念,再来学习“梨”这种水果,这种学习类型是______。
A.上位学习
B.组合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A
B
C
D
C
[解析] 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这种学习便是并列结合学习。梨属于“寒性水果”,学生已经有了“寒性水果”的概念,再来学习“梨”这种水果,属于下位学习。
21. 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的______。
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A
B
C
D
D
[解析]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故本题选D。
2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作______
A.原型启发
B.原型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A
B
C
D
B
[解析] 题干所述是原型的定义。
23.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______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A
B
C
D
C
[解析]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重视实际的生活和实践,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
24.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A
B
C
D
B
[解析] 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25. 美国心理学家恩梅、伊伏特逊等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学业学习时间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______。
A.情感和兴趣
B.注意和认识
C.注意和兴趣
D.情感和意志
A
B
C
D
C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恩梅、伊伏特逊等人研究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业学习时间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注意和兴趣。他们提出了学生学业学习时间最大化的一些策略,如增加参与、保持动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管理过渡、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等。
26. ______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例如“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等规则。
A.感知知识
B.表象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A
B
C
D
C
[解析]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27.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______
A.兴趣
B.成功感
C.认知内驱力
D.求知欲
A
B
C
D
C
[解析]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且稳定的动机。
28.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______
A.个体因素
B.教育活动
C.遗传因素
D.环境因素
A
B
C
D
A
2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_。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动机的来源,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动机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属于远景性外部动机。
30. 学科教学目标水平最高的是______。
A.知识水平
B.理解水平
C.分析水平
D.综合水平
A
B
C
D
D
[解析]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进一步将认知领域目标划分为知识、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从低到高的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有______
A.课外美术小组
B.篮球队
C.学习小组
D.少先队
A
B
C
D
AB
[解析] 非正式群体是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课外美术小组和篮球队都是学生自由结合形成的小群体,而学习小组和少先队是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的领导下成立的正式群体。
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______
A.价值观
B.动机
C.能力
D.性格
A
B
C
D
CD
[解析]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3. 我国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和形式有______。
A.行政复议
B.学生申诉
C.教师申诉
D.民事救济
A
B
C
D
ABCD
[解析]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法律纠纷,从而使相对人受到损害的权益获得法律上的补救。在教育领域中主要运用的法律救济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和民事诉讼。
4. 下列哪些属于违法、犯法的行为______。
A.老师适当惩罚学生
B.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
C.教师私自拆扣学生的信件
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A
B
C
D
BC
[解析] 体罚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私自拆扣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5. 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包括______。
A.处事热情
B.情绪稳定
C.才思敏捷
D.待人亲切
A
B
C
D
ABCD
6. 以下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B.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功能
C.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D.“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
A
B
C
D
AB
7. 从内容上看,群众性课外活动包括______
A.参观、访问、调查
B.讲座、报告会
C.比赛
D.社会公益活动
A
B
C
D
ABCD
[解析] 群众性活动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8. 在人生道路上,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根据可持续发展观,______。
A.人类自身的发展不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
C.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D.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A
B
C
D
BCD
9.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需要做到______
A.建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B.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C.培养良好的班风
D.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A
B
C
D
ABD
10.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实行审批制度,审批程序一般包括______。
A.审核
B.注册
C.批准
D.登记
A
B
C
D
AB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