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 简述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法律的“非国家化”。越来越多的法律出自各种经济联合体、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机构。
(2)法律的“标准化”。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法律范本提供给各个国家作为立法的模本或参照。
(3)法律的“趋同化”。调整同类型社会关系的法律趋于一致,既包括不同国家国内法的趋同,也包括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趋同。
(4)法律的“世界化”。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有出现“全球性法律”和“世界法”的趋势。
2. 简述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2)《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辛亥革命成果,为临时政府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大纲》宣告废除封建帝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总统制共和政体,成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础。
五、论述题15分。1.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请论述良法的标准,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打造良法。
(1)良法的标准包括:①形式标准,法律体系完备、表述清晰、上下统一,内部无矛盾,不溯及既往等;②实质标准,法律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体现现代法治所追求的公平、自由、正义等价值。
(2)打造良法需要做到: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通过民主的立法程序,让社会各界均能在立法中表达自己的关切,从而吸收一切合理的意见;②必须坚持科学立法,立法要从社会现实和具体国情出发,法律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保持适当的前瞻性;③必须完善立法监督与审查制度,加强立法备案、批准,防止出现“恶法”或“劣法”。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决定》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本论述题即是对《决定》中的“良法”的考查。随着法硕考试的深入,除了认真学习教材外,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的法治方面的决定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了解国家法治方面的最新提法和措施,有利于论述题得取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