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2. 低年级儿童很难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对______很难分清。
3. ______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4.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特定的______。
5.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______和______。
6. 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______,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_____。
7. 教学原则是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它既指导______,同时也指导______,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8. 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_____法。
9.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______的方法,又包括学生______的方法。
10.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三种形式。其中______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11. 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
12. 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______。
13. 咨询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14.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出自《______》。
15.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______。
16.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8.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9.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__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四、简答题1. 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2. 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3.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4. 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在学习时间管理中,要高效利用最佳时间,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五、论述题1. 试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求:
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联系实际;
③不得少于200字。
(1)教育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2)发展教育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2. 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1)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2)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