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分类模拟36
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下列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是______。
A.设施底部低于地下水最高水位线
B.位于居民中心区冬季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C.场界距居民区100m
D.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防护区域以外
A
B
C
D
D
[解析] 注意:2013年6月8日环保部颁布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的修改单。这3项目修改单的核心内容是: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也就是说,原标准中规定的距离不能再用了。
2.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下列符合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要求的是______。
A.距军事基地的距离300m
B.填埋场场址位于5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
C.距地表水域距离为100m
D.场址足够大,以保证建成后具有10年以上的使用期
A
B
C
D
D
3.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在______地区。
A.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B.当地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D.当地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A
B
C
D
C
4. 下列区域中允许建立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是______。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中的一类功能区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中的二类功能区
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Ⅰ类功能区
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功能区
A
B
C
D
B
5. 下列废物中,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是______。
A.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废物
B.生活垃圾
C.易爆的危险废物
D.低热值的危险废物
A
B
C
D
D
6. 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Ⅱ类场场址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______m。
A.0.8
B.1.0
C.1.2
D.1.5
A
B
C
D
D
7. 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处置场在使用、关闭或封场后对地下水的控制项目,可根据所贮存、处置的固体废物的______进行选择。
A.温度
B.SS
C.特征组分
D.电导率
A
B
C
D
C
8. 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以下不属于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的是______。
A.pH值
B.色度
C.生化需氧量
D.化学需氧量
A
B
C
D
A
9. 某企业拟建设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其选址邻近一条小河,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该贮存设施场界必须距小河______以外。
A.100m
B.150m
C.200m
D.依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来确定
A
B
C
D
D
[解析] 对原题的D项进行了修改。如果在2007年,此题的答案应为B,但如果现在回答此题,则应选D。因为2013年6月8日环保部颁布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修改单。修改单的核心内容是: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10.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______m以下,否则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
A.1
B.3
C.5
D.6
A
B
C
D
B
11.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当Ⅱ类场场址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大于______cm/s时,需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
A.1×10
-7
B.1×10
-9
C.1×10
-11
D.1×10
-12
A
B
C
D
A
12.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对贮存、处置场的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为______。
A.H
2
S
B.NO
x
C.CO
D.颗粒物
A
B
C
D
D
[解析] 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
13. 以下适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是______。
A.煤矸石贮存场设计
B.落地油泥贮存场运行
C.含铅废物贮存场监督管理
D.含镍废物贮存场建设
A
B
C
D
A
[解析] 其他选项都属危险废物。
14.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与监测可以不考虑的是______。
A.渗滤液
B.噪声
C.地下水
D.大气
A
B
C
D
B
15.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以下符合焚烧厂选址基本要求的是______。
A.建在GB 3838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功能区
B.建在GB 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C.建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D.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区
A
B
C
D
A
16.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以下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基本要求的是______。
A.区域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6度
B.场界位于居民区1000m外
C.设施底部低于地下水最高水位1m
D.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A
B
C
D
C
17. 以下不适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有______。
A.含油废物填埋
B.含汞废物填埋
C.含氰化物填埋
D.含放射性废物填埋
A
B
C
D
D
1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控制的污染物不包括______。
A.总汞
B.总铬
C.总铜
D.总铅
A
B
C
D
C
[解析] 其他选项的毒性较大。
19. 以下固体废物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______。
A.废有机溶剂
B.铬选矿场的矿砂
C.变电站的废变压器油
D.汽车制造厂的漆渣
A
B
C
D
B
[解析]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除尾矿外,适合所有的危险废物。铬选矿场的矿砂属于尾矿。
20. 依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符合要求的是______。
A.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1.5m以下
B.距离军事基地2500m
C.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D.距地表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A
B
C
D
C
[解析] 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B、D选项即使正确,也不能选。
21. 依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符合要求的是______。
A.厂址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区
B.厂址位于城市商业区
C.厂址远离地表水体,邻近400m处有一座化肥厂
D.厂址下风向500m处有一村镇
A
B
C
D
C
22. 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可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处置的固体废物是______。
A.厨余垃圾
B.平板玻璃厂的废玻璃
C.电镀厂的含铬渣
D.废弃的电子线路板
A
B
C
D
B
[解析] 选项B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厨余垃圾属于生活垃圾,其余两个属危险废物。
23.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区域是______。
A.一般林地
B.活动沙丘区
C.国家保密地区
D.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区
A
B
C
D
A
24.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直接入场进行填埋的废物是______。
A.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
B.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
C.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
D.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底渣
A
B
C
D
B
[解析]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25.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方式,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排到站外的Ⅴ类地表水体中
B.排到站外的农田灌溉渠中做农肥
C.排入自设的防渗池内,自然蒸发
D.密闭运输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A
B
C
D
D
[解析] 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用密闭运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者自行处理等方式。
26. 下列固体废物处置中,______不适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A.化工厂的有机淤泥
B.汽车厂的含油废棉丝
C.采矿厂的放射性固体废物
D.皮革制品厂的皮革废物(铬鞣溶剂)
A
B
C
D
C
27. 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______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A.优先选用废弃的矿坑
B.填埋场与居民区的距离600m
C.地下水位在不透水层下1.5m处
D.填埋场建成后可保证使用15年
A
B
C
D
D
[解析] 高频考点。选项A为避开的区域。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B选项即使正确,也不能选。选项C的深度应为3m。
28. 下列固体废物处置中,______不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A.含油污泥
B.有机磷农药残液
C.含汞废活性炭
D.含硝酸铵的废活性炭
A
B
C
D
D
[解析] 易爆和放射性的危险废物不可燃烧。含硝酸铵的废活性炭具有爆炸性,不适用。
29. 下列固体废物处置中,______适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A.废衣物
B.废有机溶剂
C.电厂粉煤灰
D.废弃电子线路板
A
B
C
D
C
[解析] 选项B和D属危险废物。
30.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某煤矸石贮存场(煤矸石含硫量大于2%)的大气污染控制项目是______。
A.TSP、PM
10
B.TSP、SO
2
C.CO、SO
2
D.NO
2
、SO
2
A
B
C
D
B
31.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考虑作为生活填埋场选址的区域是______。
A.山谷荒地
B.农业发展规划区
C.泥炭区
D.湿地
A
B
C
D
A
32.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是______。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焚烧飞灰除外)
B.禽畜养殖废物
C.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
D.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A
B
C
D
A
33.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基础防渗层符合要求的是______。
A.0.5m厚、渗透系数为1×10
-7
cm/s的黏土层
B.0.5m厚、渗透系数为1×10
-6
cm/s的黏土层
C.1m厚、渗透系数为1×10
-7
cm/s的黏土层
D.1m厚、渗透系数为1×10
-6
cm/s的黏土层
A
B
C
D
C
34.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要求,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场界应位于居民区500m以外,选址位于居民中心区夏季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B.场界应位于居民区500m以外,选址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C.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选址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D.场界距居民区的距离依环评结论而定,选址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A
B
C
D
D
[解析] 对原题的C、D选项进行了修改。如果在2011年,此题的答案应为C,但如果现在回答此题,则应选D。因为2013年6月8日环保部颁布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修改单。修改单的核心内容是: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35. 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______。
A.场址与地表水域的最近距离为100m
B.场址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线以下
C.场址位于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区
D.场址位于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A
B
C
D
D
36.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地区中,可考虑作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备选场址的是______。
A.商业区
B.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区
C.GB 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
D.GB 3838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Ⅱ类功能区
A
B
C
D
B
37.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处置场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中,应监控的污染物项目是______。
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所有项目
B.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
C.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相同
D.与危险废物填埋场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相同
A
B
C
D
B
38.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选择在矿产资源储备区
B.选择在石灰岩溶洞发育带
C.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与居住区之间合理的防护距离
D.与居住区的防护距离统一划定为500m
A
B
C
D
C
[解析] 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D选项即使正确,也不能选。
39. 下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______。
A.位于溶洞区
B.设施底部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C.位于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内
D.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A
B
C
D
B
40.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场界(址)与居民区、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分别不小于______。
A.500m、100m
B.800m、150m
C.500m、150m
D.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
A
B
C
D
D
[解析] 对原题的B、D选项进行了修改。如果在2012年,此题的答案应为B,但如果现在回答此题,则应选D。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第4.4条、第4.5条、第4.7条合并为一条,内容修改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