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
3.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外国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称之为______,另一派称之为______。
4.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______。
5. 教学认识的客体以______为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凝聚的精神客体,具有______性。
6. 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必须做到高度的______的统一。
7.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订计划、______、______基本环节。
8. 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9. 个别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既包括做______的工作,也包括做一般学生和______的工作。
10.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______;(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1. 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至少要经历______、核心初步形成阶段、______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12.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因此,它们是一个______,人们不能______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3. 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家长会、______。
14. 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______实现人的社会化。
16. 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______。
19.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______改为______。
20. 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五、论述题1.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2. 阐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内部条件。
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
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