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1.
材料: 仇老师在自习课时发现张亮、李宏、马威三位同学在说话,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说话声音最响的张亮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李宏为“破喇叭”,头发厚的马威为“黑刺猬”),并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至下课。第二天上课,又看(听)到李宏、马威等在底下说话,顿时走到他们身边,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把他们的嘴封起来。
问题: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仇老师的教学行为。
仇老师的教学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仇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仇老师发现学生在说话,就给学生取绰号,并对学生进行了罚站。
(2)仇老师的行为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仇老师因为学生讲话,用胶带封住学生的嘴巴,侵犯了学生的言论自由权,严重违背了教育法律的相关规定。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小学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评定中成绩优秀,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小学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李老师的行为没有很好地践行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鉴。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材料中,李老师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做良好的教育教学反思,没有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反而敷衍了事,将责任归咎于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李老师不但对学生教育的耐心不足,还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实施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要求教师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包括《教师法》规定的相关内容,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材料中,李老师侵犯了学生人格尊严,将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他们的受教育权,违背了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严重侵害了学生的权益。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材料中,李老师在学生面前无法控制不良情绪,为师不负责任,给学生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材料:
人生感悟
人类为什么称自己为人,而不称自己为动物,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定义为区别于低等生物的高等智慧生物。我们能够大半生直立行走,能够说成千上万种语言,能够操纵各种各样精密的机器设备,改造自然成为我们眼里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们俨然成了这个世界上无与争锋的主宰。我们不单有需求,有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理想,有追求,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然而,在人类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伟大时,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可叹。
虽然蚂蚁总沿着一条路线爬来爬去,看来实为笨拙,但至少它们还有着把食物搬回洞穴的明确目标,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整天毫无方向地漂泊游荡,空洞的双眼望着脚下,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每天的生活追求都停留在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上,忘乎所以,等到醒来时,却发现别人已经站在胜利的终点,并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奔跑……也许,人生本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所以成熟,因为成熟,所以醒悟。
思考人生,特别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对我们来说,很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每当产房响起婴儿美妙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便开始根植于这个绚烂的世界;当我们感觉到累了。生命又会回归到最初的形式,化作泥土,开始孕育下一次的轮回。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只是一瞬间,但是生命的过程却是漫长的。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不断付出的过程,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就算即将与这个世界告别,脸上也能带着满足的笑,能够毫不夸张地用“不枉此生”作为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3. 结合文段,分析作者说:“在人类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伟大时,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可叹”是什么意思?
人类眼中微不足道的生物有着满足生存需要的明确目标,而我们人类的大多数却没有人生目标,如同行尸走肉。
[解析] 文段开篇点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单有需求,有欲望,还有理想,有追求,能够实现远大的抱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毫无目标地漂泊着,不清醒,因此说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
4. 请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此篇“人生感悟”是作者对“思考人生,特别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的高度肯定,只有不断地“思考人生”,不断地付出,才有可能拥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解析] 作者通过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引出人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思考,有意识有计划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不枉此生”有意义的人生,而“思考人生”很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 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在这里,爱默生先生把尊重学生当成打开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是非常正确的。
对于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深有体会。在我实习的时候,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一张贺卡,里面写着“老师,谢谢您善意的谎言。”看到这娟秀的字迹,我就知道是谁。记得那天我正在讲课,突然看到小A在匆忙地写着什么。这时,其他学生也注意到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小A。恰好她一抬头,碰到我的目光,赶忙将桌上的纸条揉成团捏紧。我走近她,和气地说:“把纸条给我吧!”她看了看我,脸都红到耳朵根了。我伸出了手,她这才把那纸团放在我的手心里我展开一看,“可惜不是你”五个字跃入眼中。我再次看了看小A,她一直低着头,我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张纸上写了什么?”不少学生都说:“想!”我说:“小A同学写的是‘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而且她今天的字写得非常大方、秀气”。小A猛地抬起头,这时我观察到她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惊讶、感激……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正因为我尊重这位学生的人格,信任她,不因为她表现不好而忽视她,所以才会有她后来的上进。还是那句老话,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无论在家庭、学习、性格、思想等方面如何千差万别,作为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尊重他的个性与差异。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校长是当时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学生是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尔斯。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狠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么一句语重心长的话给了他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中国教育家魏书生也曾说过:“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解析] 爱默生的名言非常清晰地揭示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尊重学生”属于“以人为本”学生观中的内容。所以既可以从尊重学生的角度立意,重点写尊重学生,也可以透过尊重学生反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给定范文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记叙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主要是从尊重学生这个角度立意。标题“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体现了尊重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开篇引用爱默生的名言,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尊重学生很重要。接下来,通过叙述两则故事来体现这个观点。通过小A同学的事例,反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纽约州州长”的故事,体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最后,引用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总结观点,重申意义,说明尊重是相互的,相互的尊重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