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4. 临江市地处东部沿海,下辖临东、临西、江南、江北四个区。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该市一共吸引了全国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旅游。12月底,关于该市四个区当年吸引游客人次多少的排名,各区的旅游局长作了如下预测:
临东区旅游局长:如果临西区第三,那么江北区第四;
临西区旅游局长:只有临西区不是第一,江南区才第二;
江南区旅游局长:江南区不是第二;
江北区旅游局长:江北区第四。
最终的统计表明,只有一位局长的预测符合事实,则临东区当年吸引游客人次的排名是______。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不存在较为明显的直言命题关系,可用假设法。若临东区局长说的为假,则临西区第三,但江北区不是第四。若临西区局长说的为假,则临西区第一,且江南区第二。临西区不可能同时第三且第一,故两位局长的话必有一真。因此江南区和江北区两位局长的话为假,即江南区第二,江北区不是第四。结合前面的推断可知,临西区或为第一或为第三,江南区为第二,江北区或为第三或为第一,则临东区必为第四。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1.
材料: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石老师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
运用教育观的知识,评析石老师的教学行为。
材料中的石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教育观的相关理念。
(1)石老师做到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做到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学生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材料中的石老师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从多个维度去促进学生发展。
(2)石老师的行为做到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作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材料中石老师的标准,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对应的发展方向,学生最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积极性也变得高涨了。
综上所述,石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学习的。
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曾经采用了很多教育方法,坚持不懈地帮助班上一位性格孤僻、行为散漫,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捣蛋鬼日记》,认真阅读后,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开始反省自己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当她发现孩子的特长后,积极鼓励他发展绘画能力,引导他参与班级活动,在她的呵护和帮助下,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后来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该老师的行为。
该老师的行为是合理的,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老师面对行为散漫、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没有讽刺挖苦,而是关心爱护,努力寻求帮助学生的方法,体现了关爱学生。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材料中,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
再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材料中,该老师不断学习、获得新的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体现了终身学习。
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自身坚持做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材料: 王老师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他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也会时常翻阅各种报纸杂志。此外,他还经常与同事开展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好的经验与自己的同事进行分享与交流,这不仅使王老师拥有非常好的同事关系,也提高了他的教学技能。
在课堂上,王老师往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当学生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答案时,无论对与错,王老师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课后,他经常运用课程记录袋的方式,总结自己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他认为只有时刻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行为。
材料中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现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符合现代教师观的要求。
从教师角色观来看:(1)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材料中,王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应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社会,教师也应该将终身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时刻注意对于自身的反思,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材料中,王老师在课后经常运用课程记录袋的方式,总结自己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从教师行为观来看:(1)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材料中,王老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也会把自己好的经验与自己的同事进行分享与交流,体现了对同事的团结。(2)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等。材料中,王老师在学生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答案时,无论对与错,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材料中,王老师能在课下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时常翻阅各种报纸杂志,来进行学习。
总之,王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符合教师观的要求。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马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选,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范文] 小议“宽容”
“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马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这则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故事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是指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在遇到矛盾时,宽容如水的温柔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故事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二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故事中被咬的那匹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静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过失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不仅融化了彼此间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是表现在日常生活对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更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更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故事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变而心存积隙的人,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你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只有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
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如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