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4. 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5)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则可知______。
- 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 B.乙毕业于数学系
- C.甲毕业于数学系
- 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A B C D
A
[解析] 由(2)推断,作家不是中文系毕业者,故排除D。由(5)推出乙不是数学系毕业者,排除B。由(6)可知,乙、丙都不是物理系毕业者,故甲是物理系毕业者,排除C。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1.
材料 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最近很郁闷,因为他们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不少学校就算开设了音、体、美课程,期中考试后也会时常被其他主课占用。临近期末,音、体、美等课程已经全部结束。课程表上的这些课都被标注上了“ABC”,知情人都明白,这3个字母分别代表语文、数学、英语。虽然之前这些课老师也不重视,总是敷衍学生,但好歹大家还能在操场上跑跑跳跳轻松一下,现在则连敷衍也没有了,剩下的日子只有语数外与考试了。老师说过,只要分数高就行,音体美不重要。
问题:请从素质教育观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评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种教育现象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上述案例只重视智育,也就是所谓的“主科”,忽视了其他几育,轻视音体美这些所谓的“副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还会造成学生对学业、学校的抵制与不满。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学校、老师以升学和考试为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持有应试教育观。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改变应试教育观,建立素质教育观。
2.
材料: 小文是一个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几乎全校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并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对学习极为反感,对英语更是恨之入骨。班主任王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让小文讲讲自己的爱好,讲讲他的特长,说说他爱上什么课……并根据他每天来学校的时间比较早的特点,将班级的钥匙交给他,还让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员。
小文自从拿了班级的钥匙,每天放学都是关好灯、关好窗、锁好门后才离开教室,做事情非常井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小文不断地在进步。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行为遵循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以人为本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班主任主动了解小文同学的情况,并据此让小文当班里的公物保管员,班主任的这一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作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2)以人为本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小文早到的优点,积极地进行引导,最终小文也慢慢开始取得进步,班主任做到了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
(3)以人为本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小文同学不喜欢英语,有时也“调皮捣蛋”,但有早到的习惯,班主任没有批评小文,而是针对小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对应的帮助和指导,做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性教学。
总之,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当作独特及有独立意义的人。
材料
抬起头来做人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问题:3. 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并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指小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4. 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蕴含的哲理。
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以“教师的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范文] 播种爱,收获幸福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不相同。教师的幸福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播种爱、收获爱的职业。每当路上偶遇所教学生,他们总是相隔很远就和你亲切地打招呼;每当教师节来临时,都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学子的温馨祝福……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尝到教师的幸福,便是成功。能否时时刻刻感到幸福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师时时刻刻洋溢着幸福,学生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要胸中有梦。对于胸中有梦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做幸福的教师要手中有书。一个老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幸福的教师都明白,只有多读书方可重新认识自己,保持头脑的清晰,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会让工作永葆活力,会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从不妄想立竿见影的读书效果。
做幸福的教师要眼中有事。幸福的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可以说,幸福的教师个个是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活儿的人,并且能够做到用眼睛表达,用眼睛说话,随时发现学生与家长欲言又止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学生与家长提出要求之前。幸福的教师很多时候能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做工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做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做到“胸中有梦”“手上有书”“眼中有事”,这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幸福的必需。
[解析] 材料中的故事围绕国王派人寻找“幸福”展开,寻找幸福的人得到的回答总是“不幸福”,理由也不尽相同,而最后找到的那个幸福的人竟然连衬衫都没见过。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是一种体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相同。
结合题干从教育的角度立意,范文围绕“教师的幸福”这个话题展开议论。开篇点明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及回报;第二段强调教师的幸福不仅关乎教师自身,还关系到学生的幸福,很重要:第三、四、五段阐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梦”“手上有书”“眼中有事”,结尾引用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话,再次强调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以及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整篇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