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五、论述题1.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 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和崇高理想。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换,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实现过程。所以应当对不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2) 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在诸育关系的认识上,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诸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
(3)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的一个维度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面的发展。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4) 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2. 讨论法有什么特点?它与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法,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需要教师加以注意:(1) 选好讨论内容;(2) 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 善于引导。
探究 研讨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学教学,尤其是自然课教学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 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2) 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3) 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4) 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