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7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______计算。
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
D.逐日或逐时
A
B
C
D
A
[解析] 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计算。
2. 选择______(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______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A.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污染值最大
B.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
C.污染源最大,各环境污染值最大
D.污染源最大,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
A
B
C
D
B
[解析] 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3. 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______进行合理选择。
A.评价方法
B.预测网格点的设置
C.评价对象
D.预测网格点的规划
A
B
C
D
B
[解析] 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预测网格点的设置进行合理选择。
4.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对于施工期超过______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A
B
C
D
B
[解析] 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5. 排放方案分______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A.工程设计报告
B.可行性设计研究
C.环境评价报告
D.环境推荐报告
A
B
C
D
A
[解析] 排放方案分工程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6. 选择预测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______和______进行合理选择。
A.适用范围,对参数的要求
B.适用范围,评价因子
C.评价范围,对参数的要求
D.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A
B
C
D
A
[解析] 选择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对参数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7. 推荐模式清单不包括______。
A.估算模式
B.进一步预测模式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D.大气环境气象分析
A
B
C
D
D
[解析] 推荐模式清单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8. 自然通风锅炉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______,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A.风力梯度
B.风力差
C.温度差
D.压力差
A
B
C
D
D
[解析] 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分______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A.年限
B.月限
C.期限
D.时长
A
B
C
D
A
[解析]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分年限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10.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所规定的______。
A.环境气候功能区
B.环境污染有害因素功能区
C.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
D.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A
B
C
D
D
[解析] 该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11. 新建的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只能设______根烟囱,烟囱高度应根据锅炉房装机总容量进行设计。
A.1
B.2
C.3
D.4
A
B
C
D
A
12. 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______m。
A.30
B.40
C.45
D.50
A
B
C
D
C
[解析] 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45m。
13. 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______m。
A.6
B.8
C.10
D.12
A
B
C
D
B
[解析] 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8m。
14. 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
2
、NO
x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______执行。
A.20%
B.25%
C.40%
D.50%
A
B
C
D
D
[解析] 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
2
、NO
x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15.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______个。
A.1
B.2
C.3
D.4
A
B
C
D
A
[解析]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
16. 在湖泊、水库中取样位置的布设上,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______布设的方法。
A.放射线
B.直线
C.断面方向
D.断面垂线方向
A
B
C
D
A
[解析] 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17. 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______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5m。
A.0.2
B.0.5
C.0.8
D.1
A
B
C
D
B
[解析] 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0.5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5m。
18. 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______、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
A.污水排放地域
B.污水排放量
C.污水排方式
D.污水排放频率
A
B
C
D
B
[解析] 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
19. 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______的调查范围,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A.评价方法
B.评价等级
C.水域
D.水域污染物
A
B
C
D
B
[解析] 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评价等级的调查范围,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20.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不包括______。
A.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非专业判断法
A
B
C
D
D
[解析]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21. 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但不包括______。
A.施工期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
A
B
C
D
A
[解析] 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22.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______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A.服务期满后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施工期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23. 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______,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当地环境影响要求筛选
B.当地环保要求筛选
C.当地大气环境条件筛选
D.当地气象条件筛选
A
B
C
D
B
[解析] 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24. 水质参数选择原则不包括______。
A.根据建设项目特点
B.水域类别
C.评价范围
D.评价等级
A
B
C
D
C
[解析] 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25.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不需要预测的内容是______。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日平均气温
A
B
C
D
D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26. 环境标准体系不包括______。
A.国家环境标准
B.地方环境标准
C.环境保护部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A
B
C
D
D
[解析]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27.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中不包括______。
A.分析法
B.测定法
C.采样法
D.检测法
A
B
C
D
D
[解析]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2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在工程分析时,需说明的内容中不包括______。
A.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B.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C.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D.异地搬迁的原因及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A
B
C
D
D
[解析] 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29.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分析,但不需要分析______。
A.逆温层出现的频率
B.逆温层出现的平均高度范围
C.逆温层出现的高度
D.逆温层出现的强度
A
B
C
D
C
[解析]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的分析,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30.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时不包括______。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环境空气质量
A
B
C
D
D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包括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的内容是______。
A.污染源类别
B.排放方案
C.预测因子
D.气象条件
A
B
C
D
ABCD
[解析] 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2.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类别分为______。
A.新增加污染源
B.削减污染源
C.被取代污染源
D.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A
B
C
D
ABCD
[解析] 污染源类别分新增加污染源、削减污染源和被取代污染源及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3. 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______。
A.风压图
B.风流量图
C.各季风向玫瑰图
D.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A
B
C
D
CD
[解析] 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各季及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4. 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______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A.气象条件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地理环境
A
B
C
D
AB
[解析] 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5. 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______,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A.极坐标网格
B.布点法
C.直角坐标网格
D.网格状
A
B
C
D
AC
[解析] 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6. 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污染物的______会有一定的影响。
A.传播
B.积聚
C.传输
D.扩散
A
B
C
D
CD
[解析] 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会有一定的影响。
7.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______而定。
A.项目建设的性质
B.评价工作范围
C.评价工作等级
D.项目的特点
A
B
C
D
C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的特点而定。
8.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需要预测的内容是______。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
D.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日照时间
A
B
C
D
AB
[解析] 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9. 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______等参数进行说明。
A.有关模型选项
B.化学转化
C.模型预选原则
D.化学分析模式
A
B
C
D
AB
[解析] 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有关模型选项及化学转化等参数进行说明。
10. 水质取样断面设置原则是______。
A.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
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C.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
D.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A
B
C
D
ABCD
[解析] 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的断面,取样断面的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拟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