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分类模拟74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唐朝外国人犯罪法律适用正确的是______。
A.A国人甲偷了中国人的财物,适用被告所在地法律
B.B国人乙被B国人丙杀害,由当事人选择适用本国法律或唐律
C.C国人丙被某中国人强奸,尽管适用唐律的相关规定不利于丙,依然应当适用
D.D国人丁被E国人戊抢劫,由法官自由裁量应适用的法律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外国人法律的适用问题。《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故A项应适用唐律,B项应适用B国法律,C项应适用唐律,D项应适用唐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根据《立法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保留事项的是______。
A.外汇管理制度
B.银行利率的确定
C.行政处罚
D.税率的确定
A
B
C
D
D
[解析] 考查要点是法律保留事项。法律保留是宪法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7)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8)民事基本制度;(9)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10)诉讼和仲裁制度;(11)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根据上述规定第(6)项,选D项。
3. 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
A.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A
B
C
D
C
[考点] “贿选宪法”
[解析] 北洋政府于1923年10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因系曹锟为掩盖“贿选总统”丑名,继续维持军阀专政而授意炮制,故俗称“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
4. 某基层人大进行选举,下列人中享有选举权的是______
A.甲17周岁,在外打工,有独立的经济收入
B.乙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
C.丙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丁因泄露国家机密正在接受法院的审判,被法院决定暂时停止行使选举权
A
B
C
D
B
[解析] A选项中的甲未满18周岁,C选项中的丙被剥夺政治权利,D选项中的丁已被法院决定暂时停止行使权,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有关规定他们不享有选举权。
5. “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这句话体现的是司法的______。
A.被动性
B.中立性
C.终极性
D.公正性
A
B
C
D
B
[解析] 在英美法系,司法的中立性被表述为“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即法院以及法官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在当事人之间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涉和影响,任何法官更不能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任何利益牵连。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6. 下列关于秦朝的法律形式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令的法律效力高于律
B.律是最稳定的法律形式
C.司法判例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
D.法律答问是对法律作出的解释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的法律形式。律是秦朝法律的主体,是通过正式立法程序制定、颁布、实施的法律条文,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普遍适用性,B项正确;令是皇帝发布的命令,其效力高于律,A项正确;廷行事是司法机关有关审判的成例,在律文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可以作为司法实践中国类案件判决的依据,C项说法错误;法律答问是采用答问的形式,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D项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7. 以下关于法的遵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法的遵守的范围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B.法的遵守的内容是指人们按照法的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C.主观因素,如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在法的遵守中有重要的意义
D.守法首先必须遵守宪法,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
B
C
D
B
[解析] 守法的法是广义的法,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守法的范围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A项表述正确。B项错误之处在于,守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履行义务,也包括行使权利。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调解的种类是______。
A.民间调解
B.群众团体调解
C.刑事案件调解
D.政府调解
A
B
C
D
C
[解析] 考查要点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调解制度的种类。调解制度最早发端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后来得到普遍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调解制度主要有四种,即民间调解、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和司法调解。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
9. 汉代审判制度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须在3日后再行复审,称为______。
A.乞鞠
B.读鞠
C.复传
D.断狱
A
B
C
D
C
[考点] 汉朝审判制度
[解析] 汉代时重视口供在审判活动中的作用,确认了刑讯手段的合法性,对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人,法官可以采取笞杖刑讯手段来取得口供,为了防止犯人翻供,又在对犯人初审得到口供之后第三日,再次审讯犯人,以求公正定案,这种制度称为“复传”。
10. 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被告进行处罚的依据是国务院某部制定的一个行政规章,原告认为该行政规章违反了有关法律。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该违法的行政规章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
B
C
D
A
11. 汉初高祖至景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主要是______
A.黄老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A
B
C
D
A
[解析] 汉初统治者建立新生政权后,迫于当时连年战乱导致的经济凋敝状况,思想上接受了黄老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徭役租赋、兴修水利、减缓刑罚等,减轻了农民负担,以便尽快修复战争创伤。这种“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自高祖至景帝一直是汉朝法制的指导思想。
12. 关于法律与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B.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是自由间的相互协调
C.法律对自由的限制应以必要为原则
D.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
A
B
C
D
A
[解析] A项错误,自由需要法律的保护作用。首先,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免受侵犯的需要;其次,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不被滥用的需要。
13. 王某与某物流公司签订合同,要求其把一批货物运给李某,王某与物流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______。
A.货物
B.运输行为
C.合同
D.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A
B
C
D
B
[解析] 王某与物流公司之间形成合同之债,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给付,即运输行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4.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______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一个国家道德发展的水平
D.国家性质
A
B
C
D
B
[解析] 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制约,最终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15.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A.1/5至1/2
B.1/5至1倍
C.1/3至1倍
D.1至2倍
A
B
C
D
A
16. 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丙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______
A.甲、乙与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属于保护型法律关系
B.丙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关系属于普通法律关系
C.甲与银行之间的质押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
D.乙与甲之间的诉讼关系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
A
B
C
D
B
[解析]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调整型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护型法律关系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股权关系属于民商事法律关系,是调整型法律关系,而非保护型法律关系。A选项错误。法律关系按照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其中普通法律关系是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而形成的,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关系属于普通法律关系。B选项正确。根据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法律关系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甲与银行之间的质押关系权利和义务主体均特定,属于相对法律关系。C选项错误。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隶属型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乙与甲之间的诉讼关系并非不平等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D选项错误。
17. 在我国,有权对“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进行解释的国家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
A
B
C
D
B
18. 下列关于我国法律解释及其解释方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我国的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B.我国的行政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行政法所作的解释
C.最高人民法院对军事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所作的批复属于司法解释
D.为了准确认定寻衅滋事罪,我国立法机关在制定刑法典时借鉴了旧刑法规定的流氓罪,在此基础上对寻衅滋事罪的本质进行了系统解释说明,这属于一种体系解释方法
A
B
C
D
C
19.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诉讼法草案是______。
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B.《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C.《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A
B
C
D
A
[解析] 考查要点是清末制定的第一部诉讼法草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诉讼法草案。故选A项。《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刑事诉讼法典草案,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近代化的开始;《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是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草案,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典编纂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它不是诉讼法。
20. 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B.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中共的领导为最高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
B
C
D
C
[考点] 我国的基本制度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正确。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中共的领导为最高原则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BD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C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法的基本价值之间发生冲突,处于优先地位的是______
A.人权
B.自由
C.平等
D.正义
A
B
C
D
AD
[解析] 根据价值位阶原则,在同位阶的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就法律价值而言,如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等属于基本法律价值,其位阶高于非基本价值。当基本价值与非基本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以基本价值为优位;而基本价值之间有冲突时,人权和正义作为法制保障的核心和标尺,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
2. 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B
C
D
D
[考点] 各种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 依据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它的根本性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上,还表现在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下列有关我国选举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
A.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B.县、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由省级人大主席团主持
D.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大的领导
A
B
C
D
AC
[解析] 新《选举法》第8条,县级和乡级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县级和乡级的选举委员会受县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故A正确,BD错误。新《选举法》第37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故C正确。
4. 下列各项中,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罢免案的是______。
A.三个以上的代表团
B.一个以上的代表团
C.30人以上的代表
D.1/10以上的代表
A
B
C
D
AD
[解析]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5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所以AD项正确,BC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D项。
5. 政党的特征包括______。
A.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C.政党具有一定的组织体系
D.政党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A
B
C
D
ABCD
[解析] 具体来说,政党的特征有:(1)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这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为了夺取或控制政权,以及影响政治权力的运用;(3)政党是以结社自由为法律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治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体系;(4)政党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用以规范和约束政党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以保证政党纲领的贯彻执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公民
C.社会组织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A
B
C
D
AD
7.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自治和自治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法院依法行使自治权
C.民族乡依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D.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A
B
C
D
AD
[考点] 本题考核自治和自治权
[解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选项A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5条第1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选项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条第2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选项C错误;《宪法》第111条第1款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选项D正确。
8.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对《宪法》的修改享有提案权的有
。
A.国务院
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A
B
C
D
CD
[解析] 考查要点是我国《宪法》的修改。我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因此,C项、D项是正确的;A项、B项是错误的。
9.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特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特赦由国家主席决定
B.特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C.特赦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D.特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公告形式公布
A
B
C
D
BC
[解析] 根据《宪法》第67、80条的规定,特赦的决定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故A项错误;B项正确。特赦由国家主席以特赦令的形式发布,而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公告形式公布,故C项正确;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项。
10. 下列有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在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法律草案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
B.常委会分组审议法律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C.专门委员会之间对法律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向委员长会议报告
D.对于重要法律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将法律草案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A
B
C
D
ABCD
[解析] 《立法法》第26条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法律草案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故A正确。第29条第1款规定:“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法律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故B正确。第33条规定:“专门委员会之间对法律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委员长会议报告。”故C正确。第35条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法律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以将法律草案公布,征求意见。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送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故D正确。因此ABCD均应选。
11. 宪法关系亦称宪法法律关系,是指根据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其性质和特征主要表现为______
A.它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对政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B.它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
C.它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D.它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价值关系
A
B
C
D
ABCD
[解析] 宪法关系的特征主要有:第一,它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对政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第二,它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第三,它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第四,它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价值关系。
12. 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有______。
A.格
B.律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A
B
C
D
BCD
[考点] 秦代的法律形式
[解析] 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因此BCD正确。格源于汉代的科,北魏始以格代科,至东魏制定《麟趾格》,始为独立法典。隋唐时格成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
13. 下列关于清末对诉讼法律修订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法院编制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
B.《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制定是中国刑事诉讼法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C.《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是中国民事诉讼立法近代化的开端
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确认了司法独立的原则
A
B
C
D
CD
[解析] 考查要点是清末对诉讼法律的修订。《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是中国近代意义的第一部法院编制法,该部编制法明确了民刑分理的体制和司法独立原则。可见,A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的制定是中国刑事诉讼法走向近代化的开端。可见,B项表述错误。《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确立了全新的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模式,为中国民事诉讼立法近代化之发端。可见,C项表述正确。
14. 根据立法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主体是______。
A.中央军委
B.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自治区政府
A
B
C
D
ABC
[解析] 考查要点是提出法律解释案的主体。《立法法》第43条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据此,选A、B、C项。
15.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国务院组成人员是
A.总理
B.副总理
C.国务委员
D.秘书长
A
B
C
D
ABC
16.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体现为______
A.法律无法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B.法律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D.法的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A
B
C
D
ABCD
[解析] 法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法的特性,如概括性、稳定性、滞后性、普遍性等,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性、复杂性等之间存在着矛盾。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立法者,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17. 下列关于法与统治阶级的意志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意志的反映
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
D.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通过法变成国家的意志
A
B
C
D
ABCD
[解析] A、B项正确,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主要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基层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共同意志。C项正确,法律有时也部分地反映了被统治阶级的某些愿望和要求。D项正确,统治阶级的意志不等于国家意志,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意志通过立法,成为国家意志。
18. 根据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举行会议的时候,享有提案权的主体有______。
A.主席团
B.常务委员会
C.各专门委员会
D.本级人民政府
A
B
C
D
ABCD
[解析] 考查要点是地方各级人大会议上享有提案权的主体。《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18条第1、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或者并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交大会表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据此,备选项应全选。
19.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______。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A
B
C
D
ABCD
[解析] 在我国的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平等合作、互相制约、长期共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20. 根据1982年《宪法》的规定,当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条件是______。
A.年满45周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C.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在外国没有永久居留权
A
B
C
D
ABC
[解析] 考查要点是国家主席的产生。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有:在政治方面,国家主席、副主席人选必须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龄方面,必须年满45周岁。因此,A项、B项、C项是正确的;D项是错误的。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