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分类模拟80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出租车司机为将急救病人送往医院违反交通法规,但其最终没有受到处罚。此为运用辨证推理的结果
B.某国法官运用司法判例来对其审理案件进行判决,这里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
C.法律推理要受到现行法律的约束,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推理的前提
D.在法院演绎推理的过程中,小前提是可以适用的法律和原则,结论是法院确定的判决
A
B
C
D
D
[解析] A项中两个利益之间相互冲突,因此在处理时必须通过适当的法律推理来做出利益选择。由于生命利益大于道路通行利益,司机最终没有受到处罚,这正是运用了法律辩证推理做出选择的结果。故A项正确。归纳推理主要适用于判例法国家,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项正确。法律推理要受到现行法律的约束,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C项正确。在法律推理过程中,演绎推理的特点是,法院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大前提),也有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事实(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做出一个确定的判决(结论)。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又称为______。
A.“天坛宪草”
B.“袁记约法”
C.“五五宪草”
D.“贿选宪法”
A
B
C
D
A
[解析] 考查要点是《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的别称。《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又称为“天坛宪草”,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排除B项、C项和D项。注意:考生应当注意各类宪法的别称,下面归纳如下:《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又称为“袁记约法”;1923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因直系军阀曹锟为配合贿选而制定的,因此又称为“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又称为“蒋记宪法”。
3. 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______天前公布。
A.15天
B.10天
C.20天
D.25天
A
B
C
D
C
[解析] 我国《选举法》第27条规定,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4. 近年来,北上广等大城市时常出现交通拥堵路段,路面社会车辆遇到120急救车、消防车等不予以避让从而造成这些车辆无法及时执行紧急任务的现象,有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严厉处罚这种现象,以减少此类情况,假如这个立法能够实现,其所体现的法的价值有______
A.人权价值、自由价值、秩序价值
B.人权价值、平等价值、正义价值
C.秩序价值、效率价值、自由价值
D.人权价值、正义价值、秩序价值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中有人大代表提议通过立法严厉处罚社会车辆不让行120等特殊车辆的行为,首先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命或财产安全,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体现了法的人权价值和正义价值。通过对社会车辆的自由限制,保障120等特殊车辆顺利通行,体现了秩序价值。
5. 根据我国立法法,下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B.犯罪与刑罚
C.司法制度
D.财政基本制度
A
B
C
D
D
6.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B.马克思主义法学首次贯彻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C.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的最根本的区别是认为法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都承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A项正确,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首次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B项说法正确;尽管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二者都承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D项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7. 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A.法律实施就是使法律从应然状态进入到实然状态的过程
B.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国家机关的参与才能最终实施
C.司法具有被动性、中立性、非服从性和程序性的特征
D.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实现法律作用的前提
A
B
C
D
B
8. 甲法官处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耐心向被告乙解释计算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并将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提供乙参考。乙接受甲法官建议,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赔偿了原告损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______
A.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法
C.甲法官提供的指导性案例具有说服力
D.民事调解书经乙签署后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
A
B
C
D
C
[解析]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具有参考价值,但其本身不是法律规范,法院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没有普遍约束力。选项A错误。判例法,指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立法权由立法机关行使,法官没有立法权,在法律体系中不存在判例法。选项B错误。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同时还可以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也是法律专家和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选项C正确。这里应当是“司法强制执行力”而非“行政强制执行力”,由法院执行而非行政机关执行。选项D错误。
9.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发布动员令的国家机关是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家主席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A
B
C
D
B
[解析] 考查要点是发布动员令的国家机关。《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据此,选B项。
10. 《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
C.该条规定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指引作用
D.审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员可以该条规定判断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合法还是违法、有效还是无效,就此而言,该条规定具有评价作用
A
B
C
D
B
[解析] A项正确,在法学上,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本题中所引述的规定明显不属于法律原则的范畴而是属于法律规则的范围。B项错误,题干中所给出的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义务性规则,而非授权性规则。C项正确,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该条的规定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具有指引作用的。D项正确,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该条的规定具有评价作用。
11. 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公布基本法律
C.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大主席团主持
D.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并监督宪法的实施
A
B
C
D
D
[解析] 全国人大主席团负责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A项错误。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B项错误。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C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12. 唐代时期,“以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格敕”编纂而成的法律是
A.《永徽律疏》
B.《大中刑律统类》
C.《庆元条法事类》
D.《唐六典》
A
B
C
D
B
13. 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辩证推理是通过法官的主观想象获得合理裁判结论的推理过程
B.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采用归纳推理,不用演绎推理
C.“类似案件,类似处理”是类比推理的基本要求
D.演绎推理的大前提通常是法律事实
A
B
C
D
C
[解析] “类似案件,类似处理”是类比推理的基本要求。C项正确。
14. 下列关于法的演进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最早出现的法,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始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
B.资本主义形成的标志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出现即赏罚的兴起,罗马法的复兴,资本原始积累法律的出现
C.两大法系的形成都是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以后才形成的
D.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法没有阶级性
A
B
C
D
A
[解析]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在本质上还不是资本主义法,因此,不能作为资本主义法形成的标志,B项说法错误;普通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普通法是一个多义词,这里特指11世纪诺曼人入侵英国后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现的一种法律,C项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但不能因此改变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D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5. 下列关于《周礼》中记载的“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中有关词句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剂”指的是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质剂”
B.“两造”指的是诉讼双方当事人
C.“狱”指的是审理刑事案件,即“断狱”
D.“讼”指的是审理民事案件,即“听讼”
A
B
C
D
B
16. 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权力属于______。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特别行政区政府
A
B
C
D
A
[考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解析] 根据《宪法》第62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职权,因为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基本法律,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该法的制定权和修改权。本题选A项。
17. 依照唐律规定,下列情形适用自首的是______。
A.私习天文
B.强奸
C.监守自盗
D.偷渡关卡
A
B
C
D
C
[解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事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可见,唐朝对侵害人身、毁坏贵重物品、偷渡关卡、私习天文等犯罪,即便投案也不适用自首。备选项中,只有监守自盗的情形可以适用自首,故选C项。
18.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求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A
B
C
D
D
[解析] A项错误,马克思法学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但这并非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因为有些学派如社会法学派也特别重视社会对法律的制约作用,马克思法学强调法律的阶级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B项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项错误,决定法律内容的因素是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利益需求,法律调整利益关系。D项正确。
19.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错误的表述有______。
A.实质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不同地位或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
B.一个法律规则的效力取决于其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
C.判例法在大陆法系国家中不是法律渊源
D.研究法律渊源的目的是明确不同的法律渊源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从而确定具体法律的效力
A
B
C
D
C
[解析] 法的实质意义上的渊源是指法的真正来源、根源和发源,是指法产生的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形式意义上的渊源,是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即法的效力渊源。A项表述正确。一个行为规则之所以被认为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因为它是以特定方式创制出来的,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因此,不同种类的法律规范因其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B项表述正确。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判例一般不是正式渊源,或仅是非正式渊源,制定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而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中,除了制定法外,判例法也是重要的正式渊源。C项表述错误。法的渊源就是法的效力渊源,研究法律渊源的目的是明确不同的法律渊源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从而确定具体法律的效力。D项表述正确。
20. 下列不属于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的是______。
A.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立法权
C.行政管理权
D.外交权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其中行政管理权,立法权以及司法权和终审权是主要的权项,此外,特别行政区还可以在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或者中国澳门的名义参加活动。但是,外交权和国防权仍然是归中央所有,ABC三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法律推理中,不针对思维的实质内容,只强调思维形式正确的推理有______。
A.辩证推理
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A
B
C
D
BCD
[考点] 形式推理
形式推理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等,不针对思维的实质内容,只强调思维形式正确,其主要有:(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3)类比推理。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C、D。
2.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______不属于有权解释。
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A
B
C
D
ABD
[解析] 本题考查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主体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的主体首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另外还包括适格主体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所作的解释。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的主体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项。
3. 下列关于法律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之一
B.法律概念没有法律规则、法律原则重要
C.法律概念来源于日常生活和法律人(立法者、司法者、法学家)的创设
D.法律概念可以分为描述性概念和规范性概念
A
B
C
D
ACD
[解析]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脱胎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由法律人对它的吸纳而成为法律概念;二是法律人(立法者、司法者、法学家)的创设。法律概念与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同等重要。依功能的不同,法律概念可以分为描述性概念和规范性概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D项。
4.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提出质询的对象包括
A.国务院
B.国务院部委
C.国务院各直属机构
D.国务院办事机构
A
B
C
D
AB
5. 《中华民国民法》共有5编,其中于1930年公布的是______
A.总则
B.物权
C.亲属
D.继承
A
B
C
D
CD
[解析] 《中华民国民法》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总则编于1929年5月公布;债及物权两编于1929年11月公布;亲属和继承两编于1930年12月公布。
6. 下列关于大理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大理寺正式设立于唐朝
B.宋朝将大理寺作为慎刑机构
C.元朝设立刑部,取代了大理寺
D.明朝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A
B
C
D
BC
[解析] 本题考查大理寺的发展演变过程。大理寺初设于北齐,为最高审判机关;宋朝是将大理寺改为慎刑机构,A项错误,B项正确;元代设立刑部,取代大理寺的职能,C项正确;明朝使刑部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D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项。
7. 下列哪些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______
A.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B.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
A
B
C
D
ACD
[解析] 考查要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是国务院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因此,A项、C项、D项是正确的;B项是错误的。
8. 根据我国宪法和国籍法,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述,正确的有______。
A.张某出生在中国,其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法国人,张某具有中国国籍
B.中同公民李某公派德国学习期间生下赵某,赵某具有中国国籍
C.杨某为国家工作人员,其可以加入外国国籍
D.秦某加入了加拿大国籍,其可以保留中国国籍
A
B
C
D
AB
[解析] 根据《国籍法》的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A项正确。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B项正确。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D项错误。
9.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
A.执法的主体合法
B.执法的内容合法
C.执法的程序合法
D.执法的方式合法
A
B
C
D
ABC
[考点] 依法行政的细化考核
[解析] 该题属于纯粹记忆性知识点。依法行政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具体要求是:执法的主体合法、执法的内容合法、执法的程序合法。据此,本题选择ABC。
10.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法理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B.法理学提供的是法律的一般思想,而不是法律的具体知识
C.法理学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
D.法理学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
A
B
C
D
BCD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于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下列关于该法律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_____。
A.从法的分类角度看,该法律属于根本法
B.从法的渊源角度看,该法律属于法律
C.从法的部门角度看,该法律属于宪法法律部门
D.从法的效力角度看,该法律属于附条件生效的法律
A
B
C
D
BC
[解析] 根本法通常是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A项错误。《国旗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属于法律,B项正确。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除了包括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文件外,还包含有一些处于附属层次的法律文件,如《国旗法》,C项正确。《国旗法》颁布后明确了其生效时间,为附期限生效的法律,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项。
12. 形式推理的形式包括______。
A.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C.辩证推理
D.演绎推理
A
B
C
D
ABD
[解析] 法律推理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形式逻辑方法;二是辩证逻辑方法。法律推理按照这两种方法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两大类。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故排除C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项。
13. 我国宪法规定的监督宪法实施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
B
C
D
AD
14. 法不是万能的,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______
A.法不是社会调整的唯一手段
B.法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C.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D.法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和思想,法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
A
B
C
D
ABC
[解析] A项正确,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在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时,除运用法律调整外,还应用政策、纪律、规章、习俗、道德等手段调整。B项正确,法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它往往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C项正确,法的制定、实施是由人执行,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D项错误,法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不调整思想范畴。
15.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的种类包括______。
A.民间调解
B.群众团体调解
C.政府调解
D.司法调解
A
B
C
D
AB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人民调解制度。以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司法审判工作的重要补充,是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工作的重要特点。各边区先后颁行了有关人民调解制度的单行法规,这些法规规定的调解方式有民间调解、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和司法调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16. 下列关于法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法的部门越多,对商品经济的决定作用就越大
B.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
C.法的发展程度受商品经济对法的需求程度的制约
D.商品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
A
B
C
D
CD
[解析] 法的发展程度、法对商品经济的作用程度,直接受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对法的需求程度制约。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商品经济越发展,法就越兴旺,法的权威性就越高,法的部门就越多,法的体系就越发达,法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就越大。故AB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D项。
17. 在我国古代“宪法”、“宪令”、“宪章”一般是指
。
A.一般的法律、法度
B.具有高于普通法效力的宪法
C.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D.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A
B
C
D
ACD
[解析]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曾出现过“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它们的含义大致有三种:第一,指一般的法律、法度:第二,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第三,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18. 下列属于法的创制的有哪些?______
A.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B.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C.《婚姻法》对“养老抚幼”的道德规范在法律上予以认可
D.律师协会制定律师执业规范
A
B
C
D
AC
[解析] 法的创制是有权国家机关所进行的创立、修改、废除法律的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属于立法活动,故A项正确。《婚姻法》对道德规范的认可也是法的创制,C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律师协会都没有立法权。
19. 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
A.法具有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B.法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
C.法既可以调整行为,也可以调整思想
D.法与道德、习惯不同,其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
A
B
C
D
ABD
[考点] 法的基本特征
[解析]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故ABD选项正确。应选ABD。法只调整人们的行为,不直接调节人们的思想,人们的思想问题则由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调整。故C选项不正确。
20. 关于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_____。
A.法律体系是法律部门的基础
B.法律体系包括多个法律部门
C.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
D.不同法律部门的有机结合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A
B
C
D
BCD
[考点] 法律部门、法律体系
[解析]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是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可见,B、C、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本题应选BCD。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